李杰《“三线”记忆》选登(十三)

第五节  中国钒钛之都——攀枝花

                                             

这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建的城,因攀枝花而命名,因钒钛而兴。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南腔北调的话,他们同饮金沙江水,都有攀钢缘。如今五十年,钢也开了花——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50年前的攀枝花老照片,那时只有7户人家,一棵树(图片来源网络)  



攀枝花市区脚下就是金沙江,50年前,这是只有7户人家,因三线建设而繁荣。如今(摄于2015年3月)这里已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宜居宜住的钒钛之都,康养之城。


                                         那就叫他攀枝花吧

“这个季节来攀枝花,虽然还有好多植被没有发绿,但是攀枝花开了,而且正是时候。”201531,来攀枝花保安营机场接待来宾的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锋先生,在返城的路上介绍说。     

原来攀枝花不仅仅是城市名,还实实在在是一种花,这令许多人不为所知。攀枝花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接下来的几天里,不管在房前还是屋后,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荒郊野外,我们到处都可见盛开的攀枝花,也能见到许多市民在树底下捡拾刚刚谢落的花朵。而且好多粗大的攀枝花都有名木古树保护牌。标注为,科属:木棉花、木棉属。32,在攀枝花市仁和区, 一位老人告诉说,当地人都喜欢吃攀枝花,说着从两只塑料袋里,取出了几朵自己刚才拾到的攀枝花。她说,生吃要吃花蕊,有甜汁,但大都喜欢晒干后炒腊肉吃。


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图片来源网络)



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开拓者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工作(图片来源网络)



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用轮船运输大件(图片来源网络)

据传,1954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许克勤带着师生在金沙江畔进行暑期找矿实习,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次实习竟然成就了一座城市。教授带领的队伍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兰家火山一带,偶然发现了储量达数亿吨的钒钛磁铁巨型矿藏。这一惊人发现震动了当时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1956年初,他将此事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听了汇报,问:“那里叫什么名字?”众人都回答不上来,只知道那里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树的名字叫攀枝花。毛泽东说:“那就把那里命名为攀枝花吧!”

1965年之前,这里曾属于四川渡口地区,只有一棵攀枝花和7户人家,如今50年过去,满城都是攀枝花,人口达到123万。

                                             因三线建设而兴的移民城市

       时下的三月初,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还是寒冷的季节,在北方则正值供暖季,可是攀枝花气温已高达30摄氏度。当地人说,这个时节是攀枝花最热的时候,而且是风季。

因此,在街头、商场、公园,你会发现很多帅哥美女,穿短袖短裤着裙子,已在尽情绽放美丽的时候。尤其美女们个高腿长,无不令人多看几眼。假如你此刻,仍旧单把这里当着四川人来看,那就有点不对了。因为三线建设,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湖北、云南等十余个省(攀枝花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仁和区、盐边县和米易县)。大家说着南腔北调的话,共饮金沙江水,都有攀钢缘。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而建的移民城市,如今不但花多,美女更多。康潇予,超模,2012年获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决赛亚军。她是名副其实的三线二代人。


     康潇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178的个子,三线二代人,出生攀枝花,祖籍东北。百度百科介绍她为:超模、2012年获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决赛亚军。康潇予说,她成名之后,一直在北京发展,去年便开始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攀枝花,因为这里是她的根,有年迈的父母,爸妈一辈子在攀钢,离不开,也不想离开这里,再加上现在攀枝花交通便利,除了过去的铁路、水路和公路,如今也有了航线和高速。她想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人脉资源,在攀枝花发展文化产业。时下,正在制作一部宣传攀枝花的微电影《穿梭在梦里的阳光》。

        在攀枝花,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个体经营户,总少不了攀钢人。攀枝花因攀钢而建,攀钢因攀枝花而闻名。如今,是谁也离不开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强联手,走向世界。借用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的话来说,攀枝花从诞生到成长中,与三线建设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是三线建设成就了攀枝花,攀枝花反过来也支撑了三线建设,深化了三线建设

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

         32上午,在攀枝花市举行的“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上,嘉宾除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国史学会、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领导之外,还有来自国内13个涉及三线建设的各省党史研究室的代表、国防工办代表,及其几所大学的三线建设学科学者、教授。在会场,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个大红展板,上书“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

2015年3月2日晚,纪念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的一场以“祖国不会忘记”的主题晚会


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在发言中说:攀枝花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是中国三线建设崛起的龙头,是三线建设巨大成就的缩影,是广大三线建设者的骄傲,是三线精神的结晶。

       1964年,国际形势紧张,为了国家的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备战、备荒、为人民”。从1964年到1980年,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占全国基本建设资40%)和几百万人力,安排了2000余个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小三线和解放军建设项目),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空前的一次重大的经济战略调整,是伟大的战略决策。

2015年3月3日上午,三线建设博物馆,在攀枝花市落成典礼


西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攀枝花是排头兵,重中之重,是毛主席直接过问、关心的重大建设项目。从“攀枝花”地名的确定,攀钢厂址选定,攀枝花特区领导管理体制的确定等重大问题都由毛主席拍板决定。毛主席指出,“攀钢建设不是钢铁问题,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三线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没有路,我骑毛驴到西昌。”于是攀枝花成了三线建设的代名词。毛主席还说“投资不够,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攀枝花建设一要快,二不要潦草…”“北京出了问题,有了攀枝花我就不怕了。”毛主席高度重视攀枝花建设,攀枝花成了全国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悉,攀钢已成为国内城市轨道建设的最大供货商


                                   钢铁之城正在转向康养之都

有人用“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来形容攀枝花,是因为现在的攀枝花,在经过环境治理之后,这里的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201534,是攀枝花建市50周年的日子。即从1965年三线建设开始,攀枝花一直致力于三线建设的发展,以攀钢为主以外,一些其它的三线企业也扎根于此,如503地下战备电厂,(它是中国唯一的地下战备电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07115,第一台电机组停止运行,2007315,第二台电机组停止运行,结束了该电厂的历史使命。)、造船厂等。

 

攀钢厂区里的专用铁道,仿佛在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攀枝花因为攀钢的实力和生产钢品种的繁多,曾对外宣称为“钒钛之都”,如今这样的标志,在市区还能可见。可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创业者的不懈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也在根据市场变化,从新型的工业城市向阳光花城的蝶变,正在努力打造成一座宜居宜住的康养之都。

一位官员在介绍时说,攀枝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只有矿石炼钢,还有着独有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这里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

攀钢的一个车间,建筑和机床设备几十年如一日


现在,当地政府正在打造的这张“康养之都”牌,已经修建好了多处康养住所。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户也紧跟其后,仁和区一个取名为“花果人间”的一位农家乐老板说,住在他这里一月管吃管住才1800元,果子可以随便采,还管二两果酒,今年春节期间从外地来的客人爆满。

一位攀枝花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小张志愿者说,每到节假日,为了接待好这些从外地来康养的客人,他们都会加入其中。“这里的温度和海南相比,虽然差不多,但这里没有湿气,相对干燥,适合更多的客人生活习惯。”对此,小张说,过去还打算大学毕业后出去发展,现在觉得越来越喜欢攀枝花了,也想与大家一起发展康养之都。

        据了解,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之外,唯一一个劳务输入的地级市。常住人口达123万人。20153718:55

攀钢精神代代相传,圣火不熄



攀钢兰尖矿区,如今成为了一个开放的观景区。光秃秃的山岗上,野花盛开,预示着新的一轮生机即将开始



攀钢是国内品种规格最齐全的钢轨生产企业



攀钢天天都是好天气,一条轨道出炉



攀枝花503电厂全名为攀枝花503地下战备电厂,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而动工兴建的。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07年1月15日,第一台电机组停止运行,2007年3月15日,第二台电机组停止运行,结束了该电厂的历史使命。



攀枝花503电厂全名为攀枝花503地下战备电厂,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而动工兴建的。在2007年废弃之后,如今厂房还完好的保留着标语。



攀枝花的三线建设,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



攀枝花仁和区一角,它是攀枝花整个发展的一部分



攀枝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你会以为自己是在攀枝花么?这是一个适合孝敬的地方,最好带着你的父母来。



三线建设博物馆里的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照片陈列之二


三线建设博物馆里的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照片陈列之三



最早发现攀枝花的地质学家(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老火车头,就像如今退休下来后的三线老工人,他们曾为攀枝花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攀枝花盛开的时节,攀枝花属木棉科,又称木棉花

(《三线记忆〉一书,由李杰著,现全部连载完毕,图片除署名外均有其本人原创,用于三线研究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之外需用照片名必须经本人同意,否则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