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长征集团董事长何可仁:《上海路的前世与今生》

一人一秉性,一城一气质。放眼世界,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道都饱含着一段历史和沉淀着特有的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气质为城市代言。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遗迹和相生相伴的历史文化,在不断变迁的城市改造中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难得的文化遗存、激活曾经的历史记忆、打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遵义,大家熟知的长征文化、土司文化、白酒文化、沙滩文化,都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和人文景观。但鲜有人知,遵义的三线建设历史和特有的三线文化同样充满着温馨的历史文化质感,以激动人心的故事诉说着遵义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便从遵义的一条市区道路开始。

一、遵义有条上海路

老地名是历史的载体,刻录着几代人曾经的历史和记忆。上海路如今是遵义市中心城区的一条主要城市干道,站在路边的梧桐树下,你会把这条街道与上海大都市联系在一起,也难怪上海新民周刊的记者在一篇题为“遵义一座离上海最近的城市”文章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上海路最初叫青年路,是1958年大跃进时代修建在城市北郊的一条泥土碎石路,当时它身处乡野荒山,人迹罕至、毫不起眼。1964年,中央做出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决策部署,以上海华通开关厂、人民电器厂为主体的1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和近万名上海籍干部、职工便来到了这片荒芜的青年路,在这里开山放炮、平整场地、修建厂房、开辟道路,建起了西南最大的国家大一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长征电器基地。



直到1976年,全长3000多米、宽12米的混泥土路经由道路沿线的企业数年分段建设工程才全面完工。随着长征电器基地的蓬勃发展,工厂扩建占用了附近村庄的土地,失去了土地的村民开始走进工厂,改变了耕地务农的工作方式成为工厂工人,这条路两侧的茅屋也逐渐被红砖小楼房替代,排列整齐的厂区、家属区、托儿所、学校、商店位于道路两旁,形成了一条崭新的城市街区。

来自上海的人们在给遵义带来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海与遵义文化生活的结合,形成了这条街道别样的文化风韵。“阿拉上海人”“侬去哪里啊!”当时遵义本地人发现,只要走在这条路上,经常能听到这样地地道道的上海话,车来人往的都是上海人,大上海的吃、穿、用品很快都会在这条路呈现出来,有的还在这里加工、出售,成为引领遵义风尚的街区。久而久之,大家便习惯性的把这条路叫成上海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也成为上海路具有标志性的靓丽风景。

上海路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韵味,承载着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50多年来,上海路整条街道浓缩着一段遵义现代工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历史。“上海路”的命名,也是对那些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遵义,投身三线建设的建设者最好的纪念。

二、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在灭失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承都需要有载体,即使峥嵘岁月不再,鳞次栉比的红砖房、郁郁葱葱的梧桐树……这些带着浓浓历史文化的印迹,依旧深藏在遵义城市的记忆之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遵义实施了“退城进园”“退二进三”等工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伴随着三线企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异地搬迁,多数三线企业搬离了原来的厂址,位于城区的厂房大多数被拆除,位于市郊的工业遗址逐渐变得荒芜甚至成为废墟,一些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正面临损毁和灭失。

在上海路上,长征电器基地原有的红砖厂房消失了,大多被作为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起了一幢幢高楼;街道两侧高大的梧桐树也因扩宽路面而被移植;大街小巷残存的老建筑和等待拆迁改造的家属区,似在无奈地向路人倾诉着那段大干快上、拼搏奉献的故事



城市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古老建筑和历史记忆的丢失。历史虽已成过去,但文化不能“失忆”,假如我们连城市的记忆都失去了,又去哪里寻找回家的路呢。看着曾经雄踞全国五大低压电器基地、上万职工工作和生活过的上海路、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标志性的红砖厂房和家属楼,被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渐渐替代,在那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长征人有着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他们在现代都市的繁华生活和热血青春的场景消失的情感冲突之中,迫切地渴望能保留下一片当年的厂房,保护这座城市的工业文化遗迹,保存上海路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

三、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诞生

保存历史遗产、保留城市记忆,不仅是怀旧情怀、更是传承历史,让城市文化历史延续下去福泽子孙后代,是我们无可旁贷的责任。“让废旧的厂房焕发新的活力,让遵义的工业历史文化得以延续,让三线精神得以传承”,正是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创建的初衷。

长征电器基地改制重组成立为长征电器投资集团公司,2012年提出利用三线建设遗址建设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园区的设想,这在全国还是首例。2014年6月19日,遵义市政府正式批准建设遵义三线文化创意园项目,要求将其建设成为弘扬“三线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A级景区、遵义中心城区重要的文化新地标、全省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名称最后确定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1964年是三线建设元年,用1964来命名这个老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区,承载着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记忆,是对始于三线建设的上海路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1964文化创意园围绕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创意园划分为文化创意区、三线建设博物馆、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主要包括创意办公、多功能展厅、艺术中心、健身中心,三线建设博物馆、旅游休闲区,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以及主题酒店等。目前,这个建成于老厂房旧址上的文化创意园,已吸引了60余家企业进驻。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原址是长征电器基地所属长征十二厂,园区内高大整齐的红砖厂房被完整保存下来。走进1964文化创意园,高大整齐的红砖厂房,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玉兰园、随处存列的机器设备、三线建设博物馆、1964美术馆、多功能厅、音乐酒馆、咖啡厅,让人们沉浸在一种历史与现实、上海与遵义的时光交融之中。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自2016年5月开园以来,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有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参事等领导亲临园区视察和指导工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陕西、青海等省市部门领导到园区参观、考察和调研;国内众多文创机构、大专院校和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到园区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国家、省、市媒体先后对园区进行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各界人员120万余人次,组织各类活动近200场次,并先后获国家部委、贵州省、遵义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授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研究基地”、“三线建设论坛指定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特色园区”等荣誉。



通过几年的努力,1964已经逐步完成了从创建一个文化创意园区、创立一个文化创意品牌、发展一项文化产业的跨跃,初步实现了1964园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成为了遵义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知名的旅游景点、遵义市新兴的文化地标。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影响力已从遵义迅速向西南乃至全国扩展,遵义上海路的故事,也因为1964园区的建立而得以延续。

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在保护与传承遵义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发展遵义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休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保护工业遗产”的使命。秉承着这一使命,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在保护老厂房的同时,根据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进行了规划整合及创意设计,努力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实现融合发展,这既对工业遗址实现了完整保护,又能通过现代的创意设计让老厂房焕发新的风采,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营造出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独特空间氛围。现在的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通过举办摄影展、书画展、音乐会、动漫节、电音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各类文创机构入驻,营造了浓厚的时尚休闲氛围,多家娱乐网红店也成为遵义年轻人追逐潮流、争相打卡的地方。

得益于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建设和重大影响,一个以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诞生了。2019年7月26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遵义市老城、高桥历史文化街区列为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的批复》(黔府函〔2019〕78 号),批准将遵义市老城、高桥历史文化街区列为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设和保护。其中,高桥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在遵义长征十二厂的基础上,依托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原址原貌进行全厂区保护利用,通过功能置换、空间置换,打造集三线建设遗存资源保护、文化创意、艺术交流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街区。



建设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初衷是保护上海路逐步消失的历史文化,随着1964园区的建成、运营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一个以1964园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诞生了,这是历史的轮回,更是上海路历史文化的重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1964园区担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她为保护历史文化而生,同时也是一粒种子,为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区留给人们的启示,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遵义市政府也加大了对街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作为遵义市主干道的上海路正在进行改造,除了将原有的道路扩宽以外,上海路标志性的梧桐树也重新回到了道路的两旁。同时,还将对上海路沿街进行三线历史文化景观再造,通过历史文化景观的布局设置、文化身份的标识及独特文化的塑造,将这段上海路半个世纪的故事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条城市街道连接着城市的文化源头,是城市从孕育到生长全过程的历史见证,镌刻着几代人成长的记忆,它既是城市的标志,更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沧桑之变。随着遵义市打造以1964园区为核心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逐步推进,一幅新时代温馨的民生画卷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徐徐展开、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