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才:读陈光华长篇小说《三线人》随笔




读陈光华长篇小说《三线人》随笔


王春才








我的文友、作家陈光华,2015年病逝,享年72岁。在他病重期间,我到四川彭州国营长庆机械厂(216)看过他几次。他将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三线人》的手写稿给我看,我不禁为他抱病为三线人写作的精神所感动。不久,他在文友倪同正的协助下,在彭州一个打印社制作了几本样书交给我,我把他的样书稿分别寄给北京的二位作家阅读,征询意见,寻找出版的机会。遗憾的是,书稿还在修改之中,他已溘然长逝。


倪同正是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三线建设文选《三线风云》丛书主编。最近,他将陈光华的遗作、长篇小说《三线人》推荐给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三线人创办的新浪博客【新关山旧梦】,得到了原五二军工丁三省、郭万仕、庞建民等同志的热情支持,并上传至网络微信,迅速在一些三线人的朋友圈传播开来。从201919日开始连载,共转载了25集,我看了前几集,非常感动。陈光华秉笔写史,沥血著书,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三线企业突破困境寻求发展的故事描述,倾情颂扬了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的三线人,引领读者走进中国三线建设的风雨历程,为弘扬三线奉献精神,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甘肃老军工们通过网络对长篇小说《三线人》进行宣传连载,就是对三线建设历史的肯定,也是对作家陈光华的最好纪念,真的得感谢他们。




陈光华是三线人,曾担任四川宜宾地区南溪县中国兵器装备部国营长庆机械厂宣传部长、厂报《华庆报》主编。我经常读到《华庆报》,早就对陈光华留下深刻印象。在三线调整时期,我也到他们那里去过,陈光华也陪同接待过我们。接触下来,我发觉他不仅文笔好,视野开阔,工作也非常勤奋和认真。


1992年,为了让三线伟业,永存史册,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决定编辑出版《中国三线建设报告文学丛书》,抽调了27人组成编委会,规划二局的黄少云处长等9人担任副主编,由我出任主编。我时任国务院三线办规划二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们发文请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市等地三线办负责组稿,并层层把好保密关。不久,收到500多万字的来稿。





面对堆积如山的稿件,如何筛选审编,难度大,任务重。于是,我想到了陈光华同志。我与黄少云处长专程去南溪216厂请陈光华出山,经该厂厂长徐祖仁批准,将陈光华借调到国三办担任该丛书执行副主编,四川文学院副院长、作家、诗人沈重担任丛书特邀编审,四川人民出版社第六编辑室主任李洪烈担任责任编辑。在诸位编辑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尤其是陈光华同志对全书进行梳理、审阅和文字修改,为之付出极大的辛劳和心血。经四川新闻出版局批准,1993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分别是《中国圣火》《蘑菇云作证》《金色浮雕》《穿越大裂谷》等四册,每册40万字,共160万字,该丛书被评为四川省1993年优秀图书。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于199349日为该丛书题词:“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新华社、人民日报从此时起在新闻稿件中将原来使用的“内地建设”一词正式改为“三线建设”,从此揭开了三线建设的神秘面纱。1994114日,在成都军区新华礼堂隆重举行了丛书首发式,丛书顾问鲁大东、钱敏、陈荒煤等领导讲了话,祝贺丛书出版,并为读者签名。我向大会汇报,感谢编委会全体同仁的辛勤付出,特别表扬了执行副主编陈光华为丛书集成做出的贡献。当时会场200多人起立热烈鼓掌,陈光华也代表编委起立向大家鞠躬致谢。

后来,长庆厂易地重建,搬迁到了彭州,陈光华也随迁到了彭州,他退休后也就在彭州定居了。多年来,陈光华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写了许多三线题材的文章,并出版了二部反映三线企业的长篇报告文学【旌出岐山】【西北魂】和其他一些著作,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对三线文化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永久的纪念和赞扬。

 


2019-2-4除夕之夜写于成都



倪同正给《关山旧梦》群主郭万仕的信



感谢老郭和老丁费心把陈光华的遗作长篇小说《三线人》分章转发。若光华老师泉下有知,会感谢你们的。《三线人》的写作,是在光华老师得了中风,稍有康复后赶写出来的。他不会用电脑,由于手抖,他写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很不好认,打字错误比比皆是。锦江厂退管站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突击打字,赶出初稿,在初步校对修改后完成第二稿,我随即为他赶制了四本样书,他寄出三本送作协作家审阅,一本自己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修改,有些部分重新写了好多页。在帮他联系好一个打字社,嘱托他们为陈老师修改第三稿后,我就回上海了。等我再回彭州,陈老师已作古,他夫人也到成都儿子家去了,就此失去联系。故目前只是第二稿,错漏之处不少,望读者谅解。用小说叙说三线人的故事,陈老师不是第一个,却是非常感人的一个,他在用生命与死神赛跑,尽管最终未能发表,却基本完成了故事的构架和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三线军工义不容辞的宣传使命,和他对三线英雄人物的真情讴歌。诚如老郭所言,把陈光华的沥血之作公之于众,是对他的最好纪念和告慰。谢谢老郭,谢谢《关山旧梦》!

还有,庞建民老师新设计的封面,也非常棒!在此一并致谢!


                                                                                                    倪同正  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