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翠   陈然:为三线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人王春才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而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标志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战略决策,它开拓了中国西部地区建设新局面,为国家今天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们要继承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用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浇筑的“三线精神”,就需要有一批人对它进行深度研究和释义,让更多的后来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和传承。王春才就是三线建设的“研究者”,同时他也是三线建设亲历者,我们亲切的称呼他为“王老”。


王老,名为王春才,江苏建湖县人,1935年生于苏州黄包车夫家庭,1952年建湖中学毕业。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国家二机部办的扬州工专(扬州大学前身)建筑专业。同年入川投身大西南建设,先后担任成都七八四厂基建科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四川省国防工办基建规划处处长、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规划二局局长、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高级建筑工程师。


三线建设时期,他远离城市和亲人,整天都在荒山野岭中战天斗地,无论物质条件有多艰苦,都-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上,把毕生的智慧和青春奉献给了祖国三线建设。


王老与1964文化创意园有着很深的情缘。2015年12月,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遵义市工能委、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在遵举办。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参观了建设中的1964文化创意园,那是王老与1964的第一次“会面”。参观过程中,他时而止步注目,时而退后凝望,如歌岁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萦绕于心的过往,让他油然感叹。他无比关心地询问着园区的建设、发展和运营,以及遵义三线博物馆的筹备情况等。现场,他还饱含激情地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题写了“三线人家园”,所书墨卷,行笔流畅,章与法兼有“书法家”气度,堪为文化园里的文化瑰宝,我们将它装裱悬挂在1964美术馆的会议室,1964文化创意园永远都是三线人的家。


2016年5月7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1964文化创意园盛大开园,王老再次来到1964,他对1964园区开园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遵义长征产投公司对原三线工业遗址的发掘、利用和保护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说:“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地开发了遵义1964 文化创意园项目,为贵州乃至全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保护与品牌建设方面探索出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既有效保护了贵州三线建设遗存遗址,实现了‘为英雄留名,为历史存证’,也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贡献。”


2017年11月28日-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三线遗址与旅游开发”研讨会在1964文化创意园举行,王老第三次来到1964,并在闭幕式上作了讲话,看到1964蓬勃发展,心情愉悦,他再次肯定了1964文化创意园。他表示,1964文化创意园承载了三线历史岁月,是保护开发利用的典范,是传承三线文化的家园,是弘扬三线精神的基地,1964坚持不忘初心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再展新风采,并为1964文化创意园题写了“三线家园新时代新风彩”。


虽然王老与1964文化创意园只有“三面之缘”,但他与1964园区所结下的情缘却日渐更浓。他始终心系1964,时刻关注着1964。


近日,王老向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捐赠了一批珍贵的三线建设文物和资料,这些精心收集、整理,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意义的文物、文献资料,为1964文化创意园开展三线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传承好、弘扬好三线文化注入了磅礴力量。


王老捐献的文物和资料共有235件,包含书籍、影集、画册、文献资料等,其中有王老亲自撰写的《彭德怀三线岁月》《巴山蜀水“三线情”》《日出长江》、主编的《中国大三线》《航程》等书籍,画册《锦江清韵》和许多三线建设时期珍贵的老照片,以及大量反映三线企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的文献资料。


△ 王老题写的“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


△ 王老捐献的书籍


1964文化创意园将妥善收藏王老捐献的文物和资料,将图文资料扫描成电子档进行保存,将书籍和部分珍贵图片放到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长期展陈,同时对王老的题写的“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进行装裱,充分发挥这些文物和资料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带动全社会的人传承三线文化,成为三线精神弘扬的践行者。


王老是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传承三线文化的推进者、弘扬三线精神的执着者,他为三线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我国,还有千千万万像王老一样情系三线的建设者,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而他们树立的精神丰碑——三线精神,在50余年的传承发展中,不断迸发新能量,激励着每一个人。我们要学习“三线精神”,领悟其实质,把握其价值呈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巩固、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