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崛起的龙头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崛起的龙头

——王春才在“首届三线建设论坛”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3 月 4 日是毛泽东主席批示建设攀枝花的 50 周年纪念日,在此,谨向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攀枝花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功勋卓著,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有力地推动了边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人振奋。

攀枝花,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是中国三线建设崛起的龙头,是三线建设巨大成就的缩影,是广大三线建设者的骄傲,是三线精神的结晶。我们对当年为三线建设而奋斗的建设者充满了无比的敬意。我们要学习攀枝花,宣传攀枝花,展现三线历史,发掘三线文物,继续弘扬三线精神。

1964 年,国际形势紧张,为了国家的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备战、备荒、为人民”。从 1964 年到 1980 年,共投入 2050 余亿元资金(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 40%)和几百万人力,安排了 2000 余个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小三线和解放军建设项目),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空前的一次重大的经济战略调整,是伟大的战略决策。国家在 80 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是三线建设的延伸、完善和发展, 增强了我国国防、科技、经济实力,基本建成了西部战略大后方, 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

三线建设是完全依靠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建设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和研究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和鼓舞我们的后代。

常有人问我什么叫三线建设?也有学者问我攀枝花市怎么成了三线建设的龙头呢?

何谓三线?

按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从地理上划分,沿海边疆为一线,我国中部地区为二线,西部纵深地带为三线。1964 年国家有关部门对三线地区范围有个具体划分,长城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 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腹地,包括云南、贵州、四 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全部和部分地区,是较理想的战备后方,占全国面积三分 之一。

西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占全国三分之一,四川占四分之一。攀枝花是“排头兵”,重中之重,是毛主席直接过问、关心的重大建设项目。

“攀枝花”地名的确定,攀钢厂址选定,攀枝花特区领导管理体制的确定等重大问题都由毛主席拍板决定。毛主席指出攀枝花的范围涵盖电力、成昆铁路、西昌卫星基地。“攀钢建设不是钢铁问题,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三线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没有路,我骑毛驴到西昌。”于是攀枝花成了三线建设的代名词。毛主席还说“投资不够,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攀枝花建设一要快,二不要潦草。”“北京出了问题,有了攀枝花我就不怕了。”毛主席高度重视攀枝花建设,攀枝花成了全国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攀枝花项目建设方面,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安排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赴攀枝花决策指导,国务院两位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具体负责。中央 10 多个部委集中会战攀枝花。

山东等省支援几百辆汽车为攀枝花抢运物资,一线广大职工云集攀枝花参加会战。1966 年上半年,国家部委有 43 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四川三线工地调研蹲点,大部分人都曾到攀枝花学习调研。

1966 年 3 月 21 日,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彭德怀考察

正在艰苦攻坚的成昆铁路。3 月 31 日至 4 月 2 日,彭总考察了攀枝花(当时称渡口市),他说毛主席号召三线建设就是准备打 仗。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要抢建攀钢。西南、四川三线建设 项目很多,要抓住重点打歼灭战。他以军事战略家的思想,在西南 三线建委工作汇报会上提出“要突出一点、一线、一片”保重点项目的措施。一点指攀枝花,一线指成昆、贵昆铁路,一片指六 盘水、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彭德怀听了渡口市(后改为攀枝花市) 建设总指挥徐驰的汇报后兴奋地说:“干得好!旗开得胜。攀钢建 设调动了千军万马,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少睡觉,毛主席就睡好觉了!”

在兰尖铁矿考察后,彭德怀说:“攀枝花是个好地方,布局合理,不与民争地,钒、钛、铁、矿、石多,山水相连,渡口市建成后将与山城重庆媲美。”

彭德怀住在攀枝花十三幢 207 房间,他满怀豪情地在自己笔记本上写诗一首:


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尽人民无穷力,众志成城心向党。


彭德怀在庐山被罢官六年后,毛主席请他出征三线,带动了全国人民支援三线。当年,因工作关系,我近距离地多次接触彭老总。1991 年张爱萍将军为我著的《彭德怀在三线》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题了词:“逆境受命气犹壮,为民为国心无私。”彭德怀不顾 68 岁高龄,深入攀枝花现场指导,还作诗赞扬攀枝花,提升了攀枝花的历史地位,这些都深深感动和教育了我。

1995 年我组织策划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北京电影制片厂共同摄制的《彭德怀在三线》电影,把彭德怀在攀枝花的感人故事在银屏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009 年我与编导钟亮带领凤凰卫视《三线往事》摄制组,拍了 10 集电视专题片,就是拍的攀枝花与上海柴油机厂援建彭州锦江油泵油嘴厂的三线往事。开播后,全世界收视率达 3500 多万人次,攀枝花电视台播放该片34 次。刚竣工的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再现了攀枝花是中国三线建设龙头的历史。2015 年 1 月,宋平同志还特地为该馆题写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馆名,按程序上报获批后即可挂牌。

成都电视台为纪念三线建设 50 周年,蓉城先锋频道要摄制 8 集系列三线专题片。前几天,即 2 月 26 日下午,他们邀请我与嘉宾霍志鹏、《峥嵘岁月》节目主持人林国栋,摄制了一、二集——风云初起记:《我是三线人(一)》,象牙微雕钢城记:《我是三线人(二)》,还要摄制两集《彭德怀在三线》的故事。让我惊喜的是编导石秀娟才 22 岁,写的“象牙微雕钢城”采访提纲, 是颂扬攀枝花的专集故事,表述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龙头,三线建设成就的缩影,许多文字叙述引用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年 3 月出版的《攀枝花 100 问》(主编张鸿春、副主编刘胜利) 一书。该书已列为攀枝花学生的教科书。宣传三线、宣传攀枝花在社会上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同时感到庆幸,弘扬三线 精神,宣传三线事迹,有年轻的接班人了。

1964 年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强有力地领导了西南三线建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担任主任,程子华、阎秀峰、彭德怀、钱敏担任副主任,将攀枝花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李井泉、程子华于 1965 年 11 月30 日至 12 月 1 日陪邓小平视察了攀枝花,邓小平感叹地说:“这里得天独厚!”钱敏老部长也曾 4 次到攀枝花考察。

令人高兴与值得庆贺的是,2014 年 11 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共党史专题资料丛书,由陈夕总主编。其中《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分卷执行主编陈东林、执行副主编徐有威、宋毅军,我被该卷聘为顾问,为研究三线建设历史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2012 年 9 月 18 日,在湖北宜昌成立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

会筹备领导小组,2014 年 3 月 23 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钱海皓会长及理事们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三线风云》丛书。2014 年 6 月,研究会编印了第 1 期《三线建设研究》,这是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成立的大会专辑。2014 年 5 月建立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网,开办了学者馆,发表了 1000 多万字文章, 图文并茂。

为纪念三线建设 50 周年,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10 集文献纪录片《大三线》,该片的制片人、执行总导演刘洪浩也来参加这次会议了。在贵州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支持下,1 月 21 日在六盘水市举行了开机仪式,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进行了报道,该片计划采访数百人,将于2017 年公演。《大三线》摄制组还将同时协助国家国防科工局摄制 6 集《军工三线》专题片。

2014 年 12 月,中共四川党史研究室在攀枝花成功召开了纪念

三线建设 50 周年学术研究会。这次又邀请全国有关省市同行出席“首次三线建设论坛”,并共同签署《攀枝花共识》,我感到非常高兴并受到很大鼓舞。

三线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有的调迁后的厂址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为三线建设作出无私奉献的不少老人生活困难,要关爱他们。从总体上讲,宣传三线的面还不宽。

目前,贵州省六盘水已成立了三线建设研究会。2015 年1 月 23 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已成立了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 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也即将成立。六盘水市贵州三线 建设博物馆开馆以来,已取得参观人数达到 80 多万人的社会效果, 并引发遵义、安顺、都匀等市也将准备筹建三线博物馆。重庆市江津区的人大、政协讨论了由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何民权、江津区档案局副局长周明清呈送的关于成立江津区三线建设研究会的提案;湖北省孝感市国家级开发区正在筹建孝感市三线 建设研究会。四川省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文化厅合作,于 2010 年帮助广安市建起了三线遗址纪念馆,现又联合发文号召四川国防军工三线单位,积极为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捐赠文物。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正在策划编辑出版《大三线》纪实史书,将由作家欧阳敏担纲创作。四川航天研究院牵头组织了三线 作家凹凸创作的《大三线》长篇小说研讨会;湖北卫东股份集团有限公司(846 厂)出版了工厂职工写的工厂回忆录《卫东记忆》一书(主编杨克芝);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组织出版了多种小三线的口述历史,并摄制了电视专题片。

而我们攀枝花市的建设者们,更是通过半个世纪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成绩单,在你们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是点燃中华民族灵魂的一簇圣火,必将让攀枝花这座英雄的阳光城市,在三线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5 年 2 月 27 日王春才写于成都

(原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山蜀水“三线”情》)


2012 年 6 月 11 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副所长、陈东林研究员、郑有贵主任在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未开工的位置上留影。从左至右为陈东林、武力、王春才、郑有贵、张鸿春、刘胜利。

2016年6月25日,四川省“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正式揭牌。


王春才2019年8月26日接受四川攀枝花市攀钢电视台编导周继清、摄影师潘广平《历史使命与新佂程》纪录片专访。 王爱茹 摄


2019年8月26日上午,攀枝花市攀钢电视台编导周继清(右)、摄影师潘广平(左)采访王春才(中)在书房合影。 王爱茹 摄


2010年6月初,原国家计委三线办主任、作家王春才带领《凤凰卫视》大视野《三线往事》摄制组在攀枝花市采访、拍纪录片,6月17日王春才站在山坡高处,以攀钢为背景照像留念。编导钟亮 摄。



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创作《彭德怀在三线》一书的著名作家王春才题赠(原件现珍藏于攀枝花市文物局)。刊登于攀枝花人物知识读本,主编张鸿春攀枝花100问0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