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
宜都市档案馆
今年适逢党和国家决策“三线建设”战略6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重要决定,大力弘扬与传承“三线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和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指导下,宜都市档案馆和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联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以建立“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数据库”,深化“三线建设”学术研究及成果利用,加快湖北省三线建设研究会筹备成立步伐,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宜都市档案馆是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馆藏全宗单位201个,馆藏文书档案数87977卷,按简化文书整理的文书档案17771件;其中有清朝档案1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历史档案28卷,民国档案4396卷,各类档案合计约20万卷、件、册、张、盘。该馆多次获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湖北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自2018年以来,宜都市档案馆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明副教授负责的三线建设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三线建设档案利用与开发新路径,注重从档案文献遗产角度推动三线建设档案的研究与利用,并于2020年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特色党建、学术研究、成果利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期间,双方联合举办了“传承三线精神,活化三线遗产——在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谱写新篇章”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联合举行了“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三线建设”学术论坛暨湖北省三线建设研究会筹备组首次工作会议和“三线大家谈”第一期文化沙龙。联合参加了8次全国性学术学术研讨会,并在2022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铁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暨纪念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作开幕式大会主题线上报告《中国当代铁路史研究视角下的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整理研究—以<三线建设史料选编>第一辑<焦枝铁路宜都县民兵师报纸卷>为例》。共同成立了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和三峡大学宜都特色档案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筹备成立湖北省三线建设研究会,联合指导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光社区建立全国首家三线船舶工业文化专题展览馆,联合推动举行2024年宜都市“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启动暨中光社区三线文化展览馆开馆仪式。先后共同搜集和整理了1060卷三线建设档案,实地考察了宜都市境内的12处三线建设遗址,访谈了近百位三线建设亲历者及其后代。获批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湖北省赛铜奖 、8项厅局级课题和1项厅局级签批,指导了6名研究生做相关选题硕士学位论文,在《中国民族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档案记忆》等报(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共同编纂的《<三线建设史料选编>第一辑<焦枝铁路宜都县报纸卷>》(25.8万字)于202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副院长朱佳木研究员题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题序,成为国内目前国内稀见的地方政府档案馆所藏的三线铁路档案文献汇编,对于新中国史研究、特别是三线建设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023年3月,指导宜都市档案馆以馆藏“三线建设档案”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武力会长认为,此项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大大拓展了三线建设档案利用新领域,国内三线建设档案学术研究与保护利用实现新突破。此外,根据宜都市和三峡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精神,2023年12月冯明副教授挂职宜都市档案馆,任该馆发展顾问,为期一年。2024年9月,宜都市档案馆聘请冯明副教授为该馆特聘馆员,并推荐其担任宜都市政协委员,并于同年9月27日的召开宜都市政协九届十一次常委会正式通过,进一步创新馆校合作方式。
为把宜都早日建设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研究重镇和县域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示范地,在宜都市档案馆、宜都市总工会、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等单位与学术组织大力支持下,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本工作室”)2023年5月在宜都市档案馆正式成立(酝酿于2019年元月),并于2024年5月由宜都市总工会正式批准,9月正式授牌,是目前国家工会系统和档案系统联合设立的少有的三线建设专题研究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现有成员12名,分为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其中11人为中共党员,6人具有高级职称(正高与副高各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研究人员6人以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为主体,并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参加,如复旦大学段伟教授和王灿研究员、四川大学范瑛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张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杨副教授等。该工作室指导专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武力研究员、四川大学李德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彭南生教授、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三峡大学胡孝红教授等12人担任。该工作室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学界主导、政府支持、企业协作、媒体宣导、社会参与”的“六位一体”师生合作研究新模式,注重三线建设学术研究及其成果应用。在学术研究上,该工作室主要关注三线党建、三线遗产与档案、三线能源与交通、三线区域与社会、三线文化与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成员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12项和厅局级签批1项;已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6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举办“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等4次专题学术会议。该工作室注重打造三线建设党建品牌、加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指导宜都市档案馆以馆藏“三线建设档案”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全国首份三线建设档案入选省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国内三线建设档案学术研究与保护利用实现新突破。获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全国赛特等奖1项和普通赛道全国赛三等奖1项,以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湖北省赛铜奖1项。
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渐成为国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三线建设“同质化”研究现象却日益严重,其中一关键因素是学界因故查阅三线建设档案资料,尤其是官方档案困难重重。但自2014年以来,全国相关省市档案局(馆)高度重视三线建设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攀枝花市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自贡市档案局、六盘水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大连市档案馆等先后向社会公开征集三线建设档案,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如辽宁省档案馆,截至2024年7月中旬,在5年多的时间里,奔赴四川、河南、湖北、重庆、宁夏等10省市区的三线建设相关企业,征集辽宁支援三线建设文书档案3927卷(件)、照片档案7166张、实物档案822件、资料1358件(册)、音视频档案284件、口述采集330余人次,征集档案总数已超过1.3万件。
有鉴于此,宜都市档案馆和冯明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和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鼎力支持下,于2024年9月26日联合发布了《公开征集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的公告》,拟长期征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数据库”,佳惠广大学人,并整合全国代表性三线建设档案来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更好地赓续“三线精神”,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