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缅怀杨克芝先生(旧文新刊)

杨克芝先生与我结识四五年了,因“三线”结缘,而且是很有缘,似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些年,我们见面屈指可数,也就顶多五次。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的。比如说他做事果断,说话幽默,富有善心。喜抽烟、喝酒,但却有度。

2019年7月9日,四川大邑,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后,我和杨克芝老师同车到机场时,沿途休息时为他抓拍此图


第一次是2014年10月,在杨克芝先生所在单位“湖北襄樊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我是他和倪同正先生特地安排去与王老(王春才)见面的。那时我正在筹备《“三线”记忆》一书出版,经费和一些题材采访都还没有着落。王老这位重量级“三线活字典”国宝级专家,我是久仰而无机会见面。可想这次襄樊“赴约”意义重大。

2014年10月18日,经杨克芝老师介绍,王春才先生在襄樊卫东指导工作时,对我的《三线年代的记忆》一书提出指导意见。去年杨克芝老师在筹办卫东三线建设博物馆时,我把这本书捐赠了杨老师


襄樊我是第一次去,一到下榻之处不久,就快到晚餐时间,一位身材瘦小却很干练的先生朝我走来,“你是李杰吧?”我应答是。两人就像老友般的聊了起来。我急着问“王老在哪儿?”他说不要着急,王老正忙着呢!席间,王老和卫东公司领导在另外一桌。我和刘常琼、张燕、刘洪浩等一桌。期间,杨克芝先生两边客串。他提着酒瓶子,一边敬酒,一边讲着厂里的一些真实的笑话,逗得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其中讲到他身边女儿的故事,令我许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明白之后,才发现是他的一个大爱之举,令人肃然起敬。餐后,在杨克芝先生的安排下,我在房间里得以拜见王老先生,并借此还专访了三线二代刘常琼女士。

次年1月20日,我们又在六盘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见面。22日会务组安排我们去附近的少数民族地区参观,其中有一场民族舞蹈表演很精彩,我们驻足观看了40余分钟,我跑前跑后换着角度拍摄片子,杨克芝先生却被舞蹈中的一个小女孩所感动,舞蹈结束后一打听,才得知她是一个家贫而励志的小女孩。杨克芝先慢慢地放下了嘴上的烟管,陷入了沉思。然后,不声不响地掏出自己口袋里的皮夹子,毫不犹豫的拿出了500元递给了小女孩。当时令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2015年1月22日,杨克芝先生在与捐助的孩子留影


“拿去好好读书,就当爷爷省下的一点烟钱”,杨克芝先生说完就返回了车上。

工作中,杨克芝先生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前辈,早年把厂报打理得很出色,退休后却是退而不休,编辑出版了《卫东记忆》丛书。闲余时间还在学习传授PS技巧。他的QQ、微信网名叫“古稀少年”,换句话说就是老顽童。我很佩服他的工作生活态度,能够经营得如此之好。

湖北襄樊与河南南阳地区毗邻,杨克芝先生常常说自己是河南人,我想他的聪颖和智慧,一定是汲取了两地之精华。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老了之后就古稀而贵了。

李杰写于西安《华商报》社

2019年9月19日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