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立:寻找消失的铁路(四)

2020年7月24日,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寻找,寻找从编组站开始,因为亲历者边金友、冯国兴、柳炳仁都提到了编组站,显然,那里是铁十师进入二二一厂区内施工的部队记忆深刻的地方。


现在的编组站有个小门可以进去,可是一条藏獒把门,虽然被铁链子拴着,但是嗷嗷的叫声还是挺吓人。更执着的是守门人,听到藏獒叫唤,走了出来,坚决不许进,除非有派出所的条子。我们只好退出,另辟蹊径。


开车往海晏方向走了一小段,走过了围墙,从公路隔着一段洼地就是铁路,我们下车,决定从路基上走到编组站去。

左边的红房子是二二一厂撤出后海北州铝厂新盖的房子,原来的铁路楼已经拆掉了。依次是铁路、水泡子、围墙。

西边的远山应该是铜宝山。正对编组站大门的上层楼房是原三分厂办公楼。


三分厂是二二一厂主要生产加工厂,它承担了翻砂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制气、热处理、计量等多个工种。


原四十六团机械连战士潘钟麟说当时机械连的设备坏了需要维修,他曾经拿到二二一厂的车间请这儿的师傅帮助维修,不知道他说的车间是不是这个三分厂的车间?


那边还有一个八厂,就是交运处。交通运输处由两部分组成,即汽车和铁路。其中铁路部分包括机务段。

我们向西走去,那边就是编组站的站台。


铁十师四十六团在这里建设了编组站、机务段、机车库及其进入的相应的支线。但是到了1964年9月28日,因为铁十师奉令入川修建成昆铁路,当时编组站和机车库已经建好,机务段还没有竣工,后来据说这里没有机务段,有一个交运处。


史料记载:


1962年底,铁十师四十六团进入二二一厂的二期工程计划:包括编组站、机务段、两条厂区线、避难线、沥青线长7.128公里;


1963年4月8日,二期工程的编组站动工兴建;8月2日,二二一厂专用线机务段工程动工;


1964年9月6日,铁十师奉总参命令入川,担任成昆铁路工程,9月28日,四十六团三营移交二二一厂工程。四十六团官兵经过21个月的突击施工,克服青藏高原地区生活艰苦,施工条件差等困难,总计完成14条厂区支线,四个车站(含编组站),机务段(未竣工)工程,完成铺轨22.7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51.8万元,保证二二一厂厂区交通条件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两弹”的科研生产做出贡献。

编组站有三股道,有列车停放。据说前两年曾经开通过海晏至原子城的列车,但是游客很少,不赚钱,停运了。

看见了编组站的红房子,心情很兴奋。


我就在水泡子旁边,激动地拨通了千里之外长沙柳炳仁教授的电话,柳炳仁教授现年84岁了,当年他是铁十师46团三营的技术员。


1962年11月26日,铁十师下达移防令,四十六团的三个营998名官兵从甘肃山丹军马场撤出,移防青海省海晏县,担任二二一厂专用线施工,12月28日,部队到达后立即开始施工准备。


我要在现场实地,问清楚柳教授他们部队进入二二一厂的时间,地点。


柳教授说他们是1962年的冬天,从甘肃山丹军马场移防221厂的,他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他是1962年在山丹军马场结婚,结婚之后当年年底移防221厂的。


他说从山丹军马场出发是一个夜里,他们上了火车,但是并不知道要去到哪里。


火车到了兰州掉头,这个方向让他们就觉得有些奇怪,这是上哪里去呀?


火车越爬越高,到了海晏站停下了,这时候他们下车又坐上了另一辆列车。


天黑的时候火车停下了,这是一个很简陋的站台,站台的附近有一个挺高的山坡,山坡上长着很深的草,草地上已经有人帮他们扎好了帐篷,他们就住了进去。


没有想到半夜把他们冻醒了,原来是帐篷的四个角没有压到土里,被风吹开了,寒气逼人,他们用被子连头带脚,把自己捂住,可是又喘不过气来,掀开被子又冷的要命。第二天营里的医生告诉他们说这里是高原缺氧,盖上被子喘不过气来,就是缺氧的表现。营长幽默地说“这里大风管够,空气不饱。”


后来他们就挖土把帐篷埋了半截,只留下一个帐篷顶,这样风就不能把帐篷掀起来了,也暖和多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是到这儿来给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修铁路的。


我非常想知道,当年他们下车的那个站台具体在哪里?离编组站有多远?离编组站有多远?这个他说不清楚。


我又提示他:那么你们下车的地方离那个两辆列车撞车的地方有多远呢?


冯国兴和柳炳仁都提到过:1963年,铁道兵的平板车和221厂的客货两用列车在一个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撞车了:


46团一个班的战士收工回去坐的是平板车顺坡道下滑,因为没有机械刹车装置,平时战士们都是用碗口粗的园木卡在两个轮子之间作为刹车棒,车速不快或平路是可以刹住的,大家都用。可那天平板车上还有一车钢轨,下滑坡度大,形成了加速度,铁道兵的平板车从高坡上向下滑,见对面二二一厂的一辆客货两用列车由海宴方向一拐弯处开过来,是上坡,两列火车将要相撞了,很危险!


平板车上的战士都跳下来,用老办法圆木刹车刹不住了,用了各种办法刹车,还是刹不住,來不及了,这样形成平板车与客货两用列车相撞。由于惯性平板车上的钢轨像箭一样穿入机车车头的锅炉里,机车报废,二二一厂的客货两用列车损失惨重;客货两用车上好多人受了伤,其中还有一个女同志也受伤了,所幸当时没有人死亡。这件事把铁十师尚志功师长气坏了,说要给那个不听劝阻、擅自开动平板车的满副连长判刑!不过后来没有判刑,教育教育以观后效。


撞车的时候时任九连统计员的冯国兴和时任技术员的柳炳仁两个人都在现场,而且满副连长还是和柳技术员一起入伍的,出事之前柳技术员提醒满副连长不能开车,因为这里是一个大下坡,可能刹不住车。满副连长不听柳技术员的劝告,执着地启动了平板车,结果刹不住车了,闯了大祸,所以尚志功师长说要处分他。


我提起这段经历,柳炳仁教授就很熟悉了,他说他们下车的那个地方就在撞车的那里还要往前一些不太远的地方。


哦,有这个定位就比较好了,只要找到撞车的地方,不就知道他们部队下车的地方了吗?

和我一起照相的这位窦老师,是他用自家的私家车领着我们去寻找铁十师修过的铁路。


我问窦老师,窦老师:1963年的时候,您在二二一厂这儿吗?


窦老师说在呀。


当时您多大了?


窦老师说当时我已经七八岁了,已经记事了。


那您有没有听说过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撞车的事故呢?


听说过呀,是我爸爸讲给我妈妈听,被我听到了,那时候这件事还是保密的。因为我爸爸经常接触到厂里的领导,所以才听说了这件事。


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找到这个知情人,竟然这么巧,真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老天,把窦老师派到了我们跟前。

窦师傅指着通向海晏方向的铁路说,火车从海晏过来一路上坡。


看!果然,铁路从南面的海晏火车站往北,在前方拐了一个大弯,于是,铁路成了东西向,到达了编组站。现在编组站前的铁路是东西向的,和当年的兰青铁路今天的青藏铁路其实是平行的了。

再注意看来自海晏的前方铁路是不是拐了一个大弯?是不是一个上坡?在铁路的上面的坡上就是通往海晏的公路。


铁路过了编组站又拐向了北方,我发现远处向北有个铁路上坡的地方,就问窦老师,当年撞车的地方是不是那里?


窦老师说,不是这里,这个坡不算大,还有很大的坡,等会儿我带你去。

我们没有立即找那段撞车的铁路,还是按照原计划,先去往海晏火车站,因为二二一厂支线的起点是海晏火车站。


窦老师开车把我们带到了海晏火车站,我们从火车站派出所旁边的一条小路上了高高的路基。


窦老师在给我指点。自从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青海境内的铁路进行了改造,原先从海晏到青海湖边的铁路因为靠青海湖太近,所以新修了一条。我们站在的位置还是老铁路,这段老铁路还在使用,通往二二一厂的支线就在这里出发。

我们往西,火车站站台的方向去,我身后就是火车站站台的建筑。

有列车停放着,前些年这里的火车是开往原子城的,因为游客少停运了。这棵大戟花开得真是漂亮!

右边就是火车站的瞭望塔,火车调度用的。

调度室和瞭望塔。

房子上面有编号。

青藏铁房

站在海晏北的站牌下,西面通往新的海晏火车站,另一边通往原子城站。这就是老的海晏火车站,当年的老兵们还记得这个地方吗?

火车站站台这里有一条支线,应该是通往火车站后面的煤场的。

在海晏火车站通往格尔木的方向,出现了一个涵洞。不过这是新铁路上的涵洞。

格尔木方向过来的火车正在通过那个涵洞。一般来说,我脚下的路基下方也应该有一个涵洞。如果真的有一个涵洞,那就应该是柳炳仁教授当年当技术员的时候,指挥建筑的一个涵洞,他说涵洞比较大,可以通马车,希望我去看看。不过这里下不去,只好放弃这个念头了。

海晏火车站这段铁路是高填土工程,1963年六月,铁十师奉令修建兰青铁路(青藏铁路)海克段,四十六团只留下三营,其他大部分部队从二二一厂撤出,修建海克段中的东段——海宴至黄草庄段。


46团一营一连战士刘必忠,男,汉,上海闸北人,1963年11月7日在海克段靠近海晏火车站端开挖路堑时牺牲,牺牲时只有19岁,牺牲后被追认为共青团员。


当年为什么急于修通海克段?当时是不知道的。1964年9月修通移交给兰州铁路局,1965年某导弹部队就进驻克土。海克段就是为了保卫二二一厂而修建,刘必忠烈士是为了二二一厂的保卫工程而牺牲的。


为了二二一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还有一位战士牺牲:董继光,山西寿阳县人,四十六团四营13连战士1964年5月29日在海晏221厂外片石场施工牺牲了,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采取的片石是运到221厂专用线筑路用的。


如今刘必忠和董继光两位烈士安葬在湟源烈士陵园。

现在我们去往东面,寻找通往原子城的铁路岔道。我身后是海晏北火车站。

这一段还是老枕木。

老道岔,历经了六十多年的风雨雪霜!

有四股道。

复杂的道岔。

陪同我的这两位即是核二代也是核工业人。

道岔。

铁路在下坡。

向东看,好些个信号灯。

看清楚了吗,铁路从这里一边下坡一边向北拐了一个大弯,那边就是二二一厂的方向。

终于看清楚从海晏火车站通往二二一厂的支线是怎么转过去的了:是先向东下坡,向北拐了一个大弯,然后北上,到了编组站附近又拐了一个大弯,向西拐去,这样,编组站和青藏线处于平行线上。


我们可以跟着窦老师去看看当年撞车的大坡到底在哪里了。

公路在高坡上,窦老师让我看左边,山坡下面的铁路,坡度是不是很大?


确实,坡度挺大。


窦老师说,那里就是当年两列火车相撞的地方。


我赶紧请窦老师停车,下去拍照。

我们从公路的高坡上往下走,这段高坡,就是四十六团进入二二一厂的驻地。


窦老师说,他的爷爷是从山西到这里的移民,到他是第三代移民了,他家原来就住在高坡那边放牧为生。后来为了建设二二一厂,这里的牧民全部迁走了,他家也迁走了。1962年二二一厂需要办一个自己的牧场,又把他家请回来了,他父亲是负责牧场和有关的一些工作的,所以有机会接触厂领导,就听说了撞车的事,回家告诉他妈妈,被他听见了,当时这件事还是保密的。如果我今天不问这件事,他可能也不会说的。


我问窦老师:柳炳仁教授说他们驻地北面是祁连山?


窦老师说:他说的是对的,这里的北面就是祁连山!


天哪!我执着地追寻的史实,竟然是这样巧合地遇上了知情人。铁十师四十六团进驻了二二一厂,下车的地方和驻地都找到了。铁十师进驻二二一厂内,来干什么来了?当然是修铁路来了!这么保密的地方,没有中央军委的命令,这么多人的部队,谁敢调动进来?天助我也!


看到一条上坡的铁路了吗?

这段上坡的铁路前面不远就是当年的加工场站,如今叫做总站。


窦老师开车带我们来到了总站的站台。其实前天我们就来过这里,当时没有想到去注意看哪里有大坡,更没有想到这里就是当年四十六团部队进入二二一厂的时候下车的地方!


注意看我身后的铁路,是不是在上坡!

远处的铁路一直是上坡。

从这个方向看,也是上坡。

站在上坡的铁路上。

身后的铁路也是上坡。

上坡。

这次到二二一厂的铁路考察,到此结束了。

铁十师四十六团为二二一厂修建厂内线,为二二一厂的建设、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输做出了贡献!

附录:

刘必忠烈士的墓碑名字和牺牲的时间刻错了。

董继光烈士的墓碑籍贯刻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