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与小马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王老与小马的故事。

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原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彭德怀在三线》一书的作者王春才,今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人了,被三线人亲切地称为“王老”。而马新太,则是原山西晋中榆次民兵团里的通讯员、现山西太焦铁路“3202”工程纪念馆暨山西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筹委会副秘书长,今年六十开外,与王老相比,只能算是小马。


1991年1月22日,王春才在家中撰写《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 吕婺常摄影


    王老与小马相识,其中还有一位搭桥连线的中间人,他就是原中国兵器报记者部主任、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联络部副部长秦邦佑。

从山西榆次“3202”民兵团铁战老民兵组织重走太焦战略路到山西太焦铁路“3202”工程纪念馆开馆,秦邦佑与马新太从相识到相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将其推荐进入了“三线视点家园”微信群,在这个群里,通过相互交流,认识了许多未见面的三线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

作为太三线太焦铁路的建设者、见证者、经历者的马新太,对太焦铁路“3202”工程有太多的怀念和情感依托,经常转发一些有关三线建设方面的信息,当他在微信圈内了解到王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三线建设历史研究专家、知名作家时,很是敬佩,经常关注王老的动态,时不时的进行评价,逢年过节都要王老发去祝福的话语,而且在圈内非常活跃。

王老看到小马接连不断的问候,心里很是感动,想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小马的情况。

一次,王老的电话打给秦邦佑,听取了介绍,得知当年参加太焦“3202”战备铁路修筑时,小马只有17岁,为榆次民兵团里最小的民兵。

说起小马当民兵,还费了一番周折。1970年6月,马新太从榆次市郊的北田公社学校初中毕业。时值“3202”工程抽调民兵,马新太听到工程招人的消息后,毅然到大队报了名。这么小的年龄,根本没有资格参加“3202”工程施工。马新太便搬出了他的父亲马驹儿来。马驹儿在五十年代曾作为“全国模范民兵”三次进京接受了毛主席亲切接见。马老爷子出了面,大队、公社干部自然给面子,于是破格将马新太安顿到民兵连。不久,榆次民兵团领导又将马新太抽到团部当了通讯员……

王老听后,连连夸赞,称他是个人才,非常难得,从事三线建设研究多有几个这样的热心人该多好!特别是当王老了解到小马对办好山西太焦铁路“3202”工程纪念馆和筹建山西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很热心,积极配合老团长庞廷清,会长郭守瑜,秘书长曹俊做好工作,收集太焦铁路建设时期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整理资料归档,布置展馆,协调会务,组织活动,忙前忙后,牺牲了许多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任劳任怨,充满了向上的活力。


2020年3月14日,马新太在电脑前学习研究有关三线太焦铁路建设的历史。

于是王老更想进一步的了解小马,亲自连线,让小秦提供了小马的电话号码,不一会功夫,王老就拨打了过去,相互嘘寒问暖和介绍情况,叙说和回忆参加三线建设的往事。王老鼓励小马,小马也颇为感动,想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竟然受到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老领导的重视。

从那以后,小马更加关注王老的动态,凡是涉及到有关王老的动态消息和文章,小马总要加以点赞,或者写上三言两句加以评论。然而,对人特别厚实的王老总是容易被感动,决定要支持小马等人所负责管理的山西太焦铁路“3202”工程纪念馆暨山西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将多年来累计出版的各类有关三线建设的书籍赠送给纪念馆暨研究基地,并且通过微信将所列书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三线》、《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航程》;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日出长江》、《九九艳阳天》、《中国大三线画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山蜀水“三线”情》和即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线建设的追梦人》的图片发给了小马。



殊不知,小马收到后,喜出望外,十分激动,急忙转发到了“三线视点家园”、“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群”等微信里了。这一发,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刘胜利、肖辛忠、陆仲辉、杨晓虹等人都给予了点赞。同时还有许多人留言。徐有威的留言是:“敬佩敬佩”;何民权的留言是:“祝贺王老三线建设作品丰收集展示,向王老致敬!”;刘常琼的留言是:“王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智斌的留言是:“向王老致敬”;马以榴的留言是:王老永远是我们宣传三线精神的领军人物!”;朱建华的留言是:“祝贺王老!向王老学习!王老孜孜不倦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朱怀华的留言是:“向王老致敬,祝王老健康长寿!”

但是,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有的人不知王老发图片究竟的是哈意思?有的还误认为王老在对外展示自己的出版“成果”。其实不然,王老出版的书何止这些,还有《三线建设铸丰碑》、《苍凉巴山蜀水情》等出版的书。

为了让大家了解“真相”,于是便有了王老与小马相互往来的通信,现将原信摘录如下:

王老:“马副秘书长,您好!刚才我在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群见到我发给你的三线书图片,刘胜利、王民立老师都看到了,他们也是宣传、研究三线的热心学者,支持、指导我工作。但他们不了解我发照片的意图,给我有启发。现在我告诉你,将我发给您的文图,包括你给我的回复,请速转发给秦邦佑主任,请他审稿,可在三线视点刊载。马上,我给秦主任打电话,让他与你联系。晚安!3月12日。”

小马:“谢谢您王老!你现在主要是保重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你为研究三线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好好向你学习,你的精神鼓舞着我们,等疫情结束后,让人出行了,有机会一定到成都去看望你老人家,祝福你,早日康复!晚安!3月12日。”

王老:“马新太副秘书长,您好!感谢你祝我安康。最近我感冒20多天了,昨天看了中医,正在吃中药,有好转!医生嘱咐我坐久了要起来多活动。目前,我正在核对四川大学出版社编辑修改我的书稿《三线建设的追梦人》,全书有60万字,700多张图片,大部分文章都是发表过的,为三线放歌的文集。我不会打电脑,都是用手写在爬格字,有时还要接待外来家中采访了解三线建设的学者,我1935年出生,今年80多岁了,精力不足,不想再写书了。2019年1月18日,原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老作家马识途,他105岁还在出书,而且又为我题了书名“三线建设的追梦人”,马识途作家是我学习的楷模,我要努力完成这部书稿的出版,留下三线这段历史,献给广大的三线人和三线研究者。原中国兵器报记者部主任秦邦佑在兵器行业内是比较知名的新闻记者,他也是我的挚友,他向我介绍你,说你是一位宣传三线的热心人,在《三线视点》上也经常看到你的文章、图片,为你感到高兴,宣传研究三线有年轻、有为的人了。刚才给你打电话未打通,现发一段文字给你。等快递公司复工后,我给你寄一本我1998年主编的《中国大三线》画册及有关三线书书箱你,可以存放在山西太焦铁路“3202”工程纪念馆暨山西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陈列。另外,在“三线视点家园”里见到你报道我的文章,就不要再写了,请扩宽面,多反映一些其他三线人的感人和事。附中国大三线画册等书先给您看看,请斧正,等成都快递公司复工营业后便寄给您收!2020年3月12日晚。”

王老与小马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读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欢迎来信来函或留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记住邮箱地址:sxsd2018@163.com

(文章来源:三线视点,作者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