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省《陇东三线遗址的开发及保护》

 

文章摘要:庆阳、平凉市在甘肃的地域划分上被称为陇东地区。上世纪 60 年代末 70年代初,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兴起,位于陇东地区的平凉市崆峒区和华亭县安口地区,先后建起了一批国防军工企业。

 

本文从陇东各厂概况及平凉三厂,陇东各厂现状及胜利、前进两厂遗址的开发利用,对“三线”遗址开发保护的启示和建议三个方面,介绍了陇东各厂目前的概况及安口地区搬迁企业遗址的开发保护情况。并以作者的亲历和观察,提出了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和“三线”遗址的开发保护,必需要由我们这一代的亲历者为之努力,从而推动当地政府和社会开发保护的行动和热情;保护和开发“三线”遗址,最主要的就是要弘扬“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三线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要符合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绿色社会的要求,合理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遗址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一)陇东各厂概况及平凉三厂

 

1964 年下半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决定在平凉等地建设军工企业。随后,红峰、虹光、建华、丰收、华丰、跃进、胜利、前进等一批军工企业相继落户平凉城区和土谷堆、华亭安口镇一带的山沟里。其中:虹光电子管厂(代号 778 厂),1965 年筹建,1968 年 12 月正式投产。红峰机械厂(代号 920 厂),1965 年筹建,1966 年投产。丰收机械厂(代号 978 厂),华丰机械厂(代号 9936厂)1966 年从天水迁入平凉土谷堆乱柴沟和华亭县小庄子黑沟。1973年,平凉地区规模最大的生产新四零火箭弹的跃进、胜利、前进三厂分别在土谷堆、安口建成投产。

 

平凉国防“三厂”即:国营胜利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华亭新 40 反坦克火箭弹厂,代号 5203 厂)、国营前进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华亭新40 反坦克火箭弹引信厂,代号 5204 厂)、国营跃进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平凉反坦克火箭筒镜厂,代号 5207 厂)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后,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报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而抢建的重点项目之一。 兰州军区国防工办和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按照战略布局的需要,于 1969 年 9 月选厂,同年 11月定点。由五机部第五设计院等五个单位联合进行设计,1970 年 7月破土动工,1973 年按扩大后的初步设计基本建成。

 

建設初期,为统一组织领导三厂的筹建,专门成立了“52”工程指挥部。1975年,指挥部转变为“52”总厂(全名为陇东机械总厂)。先后建设了“52”职工医院、水厂、“52”中学,印刷厂等后勤保障单位和设施。1978 年陇东机械总厂撤销,“52”职工医院、高中划归胜利机械厂,水厂划归跃进机械厂。在三厂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三厂衔接处石堡子建立了矿区供应公司,在各厂区设立了营业网点,保障三厂职工的生活物资供应。

 

工厂位于六盤山支脈关山腹地甘肃一侧,分布在平凉市土谷堆与华亭县安口鎮交界处的饮马河、蔡家河、吴家河一带的群山峡谷中。占地总面积约 210 多公顷。其中胜利机械厂占地 131 公顷,前进机械厂占地 59 公顷,跃进机械厂占地约 21 公顷。建筑总面积约 37.93 万平方米。胜利机械厂有职工 3584 人。拥有各类设备 2031 台。自 1973年建成投产到 1984 年以前,主要生产新 40 火箭弹。1984 年以后主要生产熊猫牌自行车、挤出器等民用产品。前进机械厂有职工 2291人。拥有各类设备 1650 台。自 1974 年投产到 1984 年以前,主要生产火箭弹引信。在军转民过程中,工厂从西德引进扣式门锁产品技术,先后研制出“虎牌”全保险扣式门锁等三十多种锁具系列产品;开发研制出了压电陶瓷点火器及电视调整器、U/V 频道转换器等系列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了震爆弹、闪光弹、催泪弹等警用器材和人身自卫器等特种产品。跃进机械厂有职工 1382 人。拥有各类设备 1050 台。自1973 年建成投产到 1984 年,主要生产新 40 火箭筒及瞄准镜夜视仪。1984 年以后,开发了农用机械、“企鹅”牌洗衣机、出口冲具等民品。

 

由于三厂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特别是“保軍转民”以后,军品任务锐减,民品开发成本高昂,生产经营始終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又是严重的地方病区。1985 年,由国家计委以国计(1985)930 号文批准,平凉三厂被列入“七五”期间全国三线地区企业 121个重点调迁项目。由于 1988 年 7 月工厂被划归首钢管理。三厂随易名为:首钢胜利机械厂,首钢前进机械厂,首钢跃进机械厂。调迁工作由此延续到“八五”期间。国家计委国防司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重申企业为脱险搬迁。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94 年底,跃进机械厂率先搬迁到了河北燕郊开发区。2006 年 9 月,跃进机械厂改制为“河北首钢燕郊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999 年 12 月,胜利、前进两厂搬迁到兰州市皋兰县三川口开发区,2000 年开始在新厂址恢复生产。2008 年 11 月23 日,胜利、前进两厂正式由首钢总公司移交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管理。2010 年 9 月 27 日,两厂进行破产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名称为:兰州胜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前进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12 年 9 月,由兰州市政府住持,两厂同私人投资者蔡××举行了“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签字仪式。至此,两厂变为“私企”彻底走完了三线企业的历程。平凉三厂的建设、发展及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是甘肃陇东地区整个三线建设的一个缩影。了解了三厂,即可以说了解了那一时期类似三线企业的建设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二)陇东各厂现状及胜利、前进两厂遗址的开发利用

 

“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群体,已经成为历史。分布在陇东平凉地区深山老林中的军工各厂,通过调整搬迁已经全部走出了山沟。其中:位于平凉土谷堆乱柴沟的丰收机械厂,已搬迁落户在平凉市西郊,通过改制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经营生产活动。原山沟中的厂址,已无原来建设的遗迹。地方政府利用靠近公路边上的场地,建起了安置当地农民的“新农村”。跃进机械厂遗留在山沟中的老厂区,已被当地农民和新开发者全部拆除,只保留了靠近公路边上的几栋职工住宅楼和几排老窑洞。位于华亭县小庄黑沟的华丰机械厂,1984 年 7 月迁出山沟,与天水 5206 厂合并。留在山沟中的老厂址,因为当地政府曾利用旧址办过亚麻厂,有部分工房和职工住宅得到了保留。确切地说只有胜利、前进两厂遗址比较完整地保留在了原地。也有少部分不愿迁走的职工留在了那里,一度面对厂址荒芜,限水限电,生活极度困难的境地。

 

早在 2002 年 6 月,华亭县政府就发现了两厂遗址可利用的价值,组建成立了石堡子园区管委会,规划以原平凉三厂中的 5203、5204厂厂区,及 3 个行政村和各类可开发利用建筑物 35 万平方米为基础开始了开发。总面积达 19.8 平方公里。同年 9 月被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列重点工业园区。到 2006 年 4 月,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将园区名称确定为甘肃华亭工业园区,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园区开发才正式走上了轨道,先后在胜利老厂址上引进了煤化工、冶炼、陶瓷和酿造等 20 多个工业项目,建成了 4 个千万元以上的中型骨干小企业。在前进老厂址上建起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为地方创造效益和增加 GDP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园区修缮了道路桥梁,装饰维修了福利区楼房,入住了当地及附近的搬迁农户,使得园区面貌一新,一个集农工商为一体的欣欣向荣的新社区展现在关山深处。

 

(三)对三线遗址开发保护的启示和建议

 

作为一个亲历当地三线建设的军工人,虽然离开了山沟,但通过耳闻目睹和对老厂的多次寻根,感到在对三线遗址的开发保护上,已经引起仁人志士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不少地方已经作了大量的开发保护工作。为此建议:

 

1、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和三线遗址的开发保护,必须要由我们这一代的亲历者为之努力,通过呼吁和宣传,让社会公众深刻认识三线建设这一历史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和丰硕成果,从而推动当地政府和社会开发保护的行动和热情。

 

中国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从1964年到 1978 年,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 2000 多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 400 多万,安排了 2000 多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带动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用当下最时兴的话说,她也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大开发!

 

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问题,才会理直气壮地进行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对遗址的开发保护。中国三线研究会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四次研究专题会的召开和由倪同正等同志编辑的三集《三线风云》文集的出版发行,在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地影响,我们各地的三线人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坚持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宣传,直到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引起高层重视。我们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如2007 年,由于郭万士先生的个人博客“关山旧梦”平台的建立,为成千上万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当年山沟中的军工人建起了联系的桥梁。成百上千的网友,纷纷响应,发布了自己当年在沟中的生活、工作和参加三线建设的回忆文章、照片等,使分散在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又重新把焦点集中在一起。经过《关山旧梦》的联系和广泛宣传,掀起了几代人的寻根之旅。每年都有大量的三线人返回山沟走一走看一看,这就为当地政府利用遗址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启示和商机。又如原 5203 厂一位普通的车工马新林同志克服了文化低,生活艰辛等重重困难,利用打工的间隙撰写了四十多万字的三线建设纪实性小说《青春牵着童年的手》,出版发行后引起了強烈反响,在甘肃有关新闻媒体上被多次介绍。又如网名“江南春秋月”的三厂子弟, 在手机微信上建立了“关山有个军工厂”平台,粉丝点赞曝屏。最近,前进厂退休后仍居住在老厂的芦兴仁同志,又受邀为华亭县电视台顾问,正在筹拍一部反映关山军工人的电视片。这些都为三线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起到了积极地宣传鼓动作用。

 

2、保护和开发“三线遗址” 最重要的就是要 弘扬“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对此研究部门要做,当地政府和开发部门要做,广大的三线工作者和亲历者更要做。三线厂虽然不存在了,但透过废墟,仍然能找到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那股热情,那股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也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如由于《关山旧梦》在舆论上的广泛影响,前进厂就走上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道路。最近几年来,石堡子开发区利用前进厂具有标志性建筑特点的原指挥部窑洞和老厂二、三区工房、靶场等特殊建筑环境,办起了三线军工文化园旅游项目。通过改造提升和对军事元素的提炼,初步建成了一个有历史记忆、能够感受和体验“三线人”生活、充满现代时尚具有活力的综合型旅游社区。

 

在前进遗址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关山旧梦》编委多次与石堡子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交换意见,为管委会提供建议和设计方案。原 5203、5204 的厂党委、行政领导,积极帮助管委会和两厂领导沟通协调,为开发区举办三线文物展览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

 

由于两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职工的参与,开发区利用征集胜利、前进两厂及职工捐献的“文物”,办起了展览馆。保留在窑洞展馆的“三线”军工企业展览,通过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当年三线建设的发展历史,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一批军工企业落户关山,艰苦创业,建设“三线”的感人场面。使其成为了弘扬“三线”文化的阵地,现已成为华亭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3、三线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应符合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绿色社会的要求,合理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原址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在这方面我们三线人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如 在老厂遗址的开发利用中,胜利、前进两厂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为地方创造效益和增加 GDP 是每一个当政者比须考虑的问题,所以石堡子开发区在开发初期,就在前进厂也招商了一个严重污染环境的电解铅项目,在退休职工朱大山等一些曾在厂环保部门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强力反对和阻止下,通过信访、投诉和各种渠道向上反映问题等,使这个已经投了两千多万元的电解铅厂停了下来,为前进山沟赢来了蓝天和白云。也使政府改变思维,从而为石堡子开发区开发旅游事业垫定了良好基础。保护开发“三线”遗址即是在保护这段文化和历史。更是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现代文明。这种萌发于“三线”文化的现代文明,才更具有生命力。弘扬三线文化,传承精神财富,这是保护和开发“三线”遗址最主要地义意和目的。也是当前保护和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殷切希望保护“三线”遗址,弘扬“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能够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只要有了这种社会共识,广大的三线工作者和支持保护开发的人们的聪明和才智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政府部门也才能更加自觉的做好保护开发工作。最近看到郭万士和倪同正先生谈论利用中世纪欧洲保护庄园的事情,采用他们的办法,把废弃的有保护开发价值的三线遗址,以很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开发者,条件是比须搞好遗址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如果类似这样的建议和主张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和开发者涌现出来,推动和促进“三线”遗址的开发保护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三线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有着许多极待认识和研究的新课题,新情况。作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三线”遗址,为其献言献策,把这项光彪史册的任务完成好。让我们全体军工人都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曾经的家园供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丁三省,男,1952 年 6 月生于甘肃省平凉市。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70 年 11 月参加兵器部在甘肃平凉的 5204 厂工作。先后在晶体车间当工人,在厂动力科、厂工会、厂办、党办等部门但任中层领导。2000 年至 2007 年任厂党委副书记、调研员。2007 年 7 月退休。现定居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