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总台军事栏目报道老兵郭武军自费为工程兵部队建纪念馆

人物档案

郭武军,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成为原工程兵五十四师的一名战士,1977年2月退役。1978年,郭武军担任伊川县东周村生产大队大队长。从1981年起,他带领乡亲们组成施工队,到洛阳市区承包市政工程,后来成立了工程公司。在他的用心经营下,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并倾情帮扶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农村学生。2020年,郭武军在东周村自费筹建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并不辞辛苦收集相关资料,把纪念馆打造成当地青少年学习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郭武军先后被评为洛阳市“最美退役军人”、河南省“最美退役军人”。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东周村,有一座记载原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的纪念馆,纪念馆的建造者是这个村的退役军人郭武军。每当有人来参观纪念馆,郭武军总会热情地介绍每一件老物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来历,并耐心讲述当年的工程兵部队为国防工程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谈起曾经的从军经历,今年70岁的郭武军心中总会激荡起很多感慨。


郭武军: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和义务让青少年知道,鲜艳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祖国的强大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要把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办好办精办大,让红色基因继续传承下去。



郭武军在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里讲述国防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武军是土生土长的东周村人。1972年,18岁的郭武军参军入伍,成为原工程兵五十四师的一名战士。当年,这支部队担负着重点国防工程的建设任务,郭武军先后负责施工洞库的灯光保障和风钻保养等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和战友们一起不怕苦累,不惧危险,彻夜奋战在艰苦的施工现场。四年多的军旅淬炼,培养了郭武军勇于进取、敢闯敢干的军人品格,退役回到家乡一年后,他被推选为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他以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带领乡亲们治好了盛行一时的绦虫病。


郭武军:我个人掏钱给乡亲们买了药,买回来以后,我看着他们把药吃了。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把村民们的绦虫病完全治好了,这就是军人的责任心。我是一个退役军人,我不同于其他老百姓。


1981年,郭武军带领20多个村民到洛阳市寻求发展,陆续承包了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项目。在工程施工中,郭武军依然像在部队时那样,不怕脏,不怕累,危险时候冲锋在前。有一次,在对洛阳市区某个路段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市民家中突然出现马桶倒灌的问题,经过仔细排查发现,原来是一处排污管道堵塞,只能人工下去处理。可是,如果进行人工处理,稍有不慎,就会被管道内的地下污水冲走。危险面前,郭武军挺身而出,身上系上绳子,钻进下水道奋战八个多小时,终于疏通了排污管道。


郭武军:我上来以后,眼前都是黑的。其实本身这件事也不大,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能够说明退役军人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的锻炼是不一样的,这就叫关键时候能冲得上,还能拿得下。



郭武军在工程施工间隙就餐(郭武军供图)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在带领乡亲们走进城市奋斗打拼的这些年,军人出身的郭武军多次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1998年,洛阳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郭武军带领两名员工冒雨清理一处下水管道。清理完后,下水管道里的水位突然暴涨,眼看就要被淹没,郭武军迅速把两位员工推出地面,自己却最后一个上来。


郭武军:等我把他们两个都推上去以后,水已经基本淹没我了,我一只手紧紧握住爬梯。最后我到达井口的时候,几乎没有一点儿力气了,他们两个人把我拉了上去。


2016年,郭武军在原来施工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一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后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郭武军深感肩上应当扛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伊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他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退役军人服务协会——洛成退役军人服务协会,用心用情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并投入200多万元,帮扶困难老兵,资助贫困学子,为他们送去温暖。


郭武军:谁家有困难,只要打来求助电话,我都会去帮他们。我办这些事不求回报,作为一个退役军人,这是社会责任。



郭武军资助当地学生(郭武军供图)


退役这么多年,在郭武军心中,一直还有一个夙愿,那就是为已经消失在军队编制序列的老部队留点纪念。他当兵时所在的工程兵五十四师成立于1961年,1982年因编制体制调整而解散。虽然这支部队只存在了短短21年,但为国家的“两弹一星”的基础建设和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为老部队建一座纪念馆,把这段光辉的历史和工程兵精神传承下去。


郭武军:为了对原工程兵五十四师21年的光辉历程有一个总结,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对部队的情怀,才激励着我建纪念馆。如果没有这种情怀,也不可能做这件事。


当郭武军提出建纪念馆的想法后,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但他决心已下,义无反顾。2020年,他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开工建设纪念馆。为了收集部队当年的老物件,他不辞辛苦,先后前往北京、武汉、重庆等地,收集到800多件实物和历史资料。有一次,当他听说湖北荆门有个战友还保留着当年连队获得集体表彰的奖状,二话没说,便连夜开车前往。


郭武军:当时下着雨,我开了一晚上车到达湖北荆门。到了以后,我说明来意,一开始对方并不相信我,就询问了一些情况。当他真正了解了我的真实想法后,很情愿地把奖状送给了我。



郭武军在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前留影(郭武军供图)


2021年八一前夕,经过郭武军一年时间的奔波筹建,一座投资40多万元、占地21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室,墙壁上挂着的60余块展板,记录了工程兵五十四师走过的光辉历程。在纪念馆中央,12个展柜以当年工程兵战备施工、生活的原物件为主,内容十分丰富。一件件军营老物件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能引出一段红色记忆。每当有中小学生来纪念馆参观学习,郭武军就会穿上那身旧军装,给孩子们讲解那段艰苦奋斗的红色历史。


郭武军:让青少年知道当年部队参加的“两弹一星”建设、三线建设的国防工程,让他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他们将来长大了,参加工作融入社会,都能很自觉地为国家无私奉献。



郭武军受邀到军营讲述红色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纪念馆虽然面积不算大,但却凝聚了郭武军对军旅生涯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如今,这座小小的纪念馆不仅成为退役战友追忆历史的纪念地,更成为当地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新兵入伍前在这里开展役前教育,青年学子也来此参观感悟,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走进它,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郭武军被评为河南省“最美退役军人”(郭武军供图)


2023年底,这座纪念馆被列为河南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这给了郭武军极大的信心和鼓励。他说,下一步,他计划扩大纪念馆的面积,并继续收集老部队的历史资料,打造出一个更具价值的红色教育阵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央广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