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璀璨!


阳春三月,我漫步在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光学仪器厂的大道上,不经意间,一脚踏进了慕名已久的新光厂“三线博物馆”。

扑面而来的阵阵春风,吹拂着这座硕大、显眼的红砖房。这处工业遗址,昔日的大车间,已被改造一新。博物馆里存放着的一件件珍贵的展品,诠释、倾诉着过去的那段火红岁月中一桩桩动人的往事。

走进博物馆,我一下被摆放得错落有致的各类光学产品和过去的一些工作、学习、生活用品吸引了。各种宣介图片和文案,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仿佛一子下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我兴致盎然地移步在弥漫着“三线气息”的时空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这顿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嚯地,一张透着岁月沧桑、略微泛黄的黑白老照片,顿时让我止步思忖。

这是一张几十年前,“新光厂”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工”工作照。照片里的他,穿着工装,弯腰俯身,正在车床前,全神贯注地加工着精细的零件。

霎时,我眼前浮上了这样一幕:铮亮的金属构件,在车床上飞快地旋转着,发出闪烁耀眼的一道道银色光环。

这身工作服,不就是当年我在矿上参加工作时的“标配”吗?这款式、这装束,让我一下感到太亲切、太熟悉了。

这幅久违的、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彰显着时代特征的定格画面,一下让我的思绪,忽然间奔腾不息……




恍惚如梦般。冥冥中,如今已一头白发的他,笑吟吟地站在我面前,一把拉住我:“你知道三线建设吗?”

我点了点头:“知道啊!”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从上海内迁过来的。我们把上海的整个光学仪器厂,都搬迁到了这个荒凉的大山深处,从此就在新添寨这里扎根落户了”。他轻轻拍了下我的肩。

“哦,你们三线人真不简单!一声令下,就从当年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来到这边远、偏僻的地方,建厂、创业。这时光啊,一晃,就快六十年了……”我握着他的手,感慨万千。

“后悔过吗?你们离开大都市,在这山沟沟里,度过了青春,留下了子孙。”我凝视着他,很想从他眼神里得出答案。

不加思索,他脱口而出: “这有啥?全国上千万的三线人,都是如此嘛。我们这驻扎、凝固在新添寨85号信箱里的人,没什么后悔的。我们只有奋斗后的欣慰和愉悦!”他挥起布满老茧的手,语气铿锵,眼里放光。

“是吗?”我有些不信,加重了语气。但随即又反应过来,忍不住由衷赞叹:“你们用三线人的精神和情怀,用大国工匠的智慧和技能,演绎了共和国三线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喧嚣的大厅里,我俩旁若无人的对话,依旧在继续。

我竖起了大拇指:“不是吗?你们当年在全国光学领域里,开创了三个第一。”

闻听此言,他相顾一笑:“这倒没错!”然后,他侧身指着身旁那面令人瞩目的“荣誉墙”,如数家珍:

1967年,我们厂让共和国第一台潜艇指挥潜望镜横空出世;

1968年,我们厂又推出了共和国第一台对空导航潜望镜;

1976年,我们厂又好戏连台,诞生了共和国第一台导弹核潜艇对空导航潜望镜……

不等我回话,他犹如打开了话闸:“现在,我们在建厂之初只有七种产品的基础上,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七十多种新产品……”




他,喜形于色的诉说着这些“光荣历史”,我也开心地跟着乐。

可陡然间,他神情一下变了,目光深遂而凝重。

见我有些诧异,缄默良久,他呼出一口粗气,一字一顿:“唉,荣誉,早已属于过去。现在,新光厂还任重道远哟……”

继而,他又说:“如果我们今天还陶醉在昔日的辉煌里,那新光,将会暗淡无光!”

他这一席话,犹如一股炽热的熔岩,让我感受到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时空中,我仿佛看到他那满脸皱纹的额头下,炯炯有神的双眸,渗透着一种昂扬的自信,并且还迸溅出了一种不屈的光泽。

掐指一算,这位当年的“青工”,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人了,没想到竟还声如洪钟,句句掷地有声!

……




出了博物馆的大门,我沉浸在醉人的春风里,惬意极了。

走到大道尽头,我忍不住又回过头来,看了看路旁那片生机盎然的厂区,心里感叹道:

新光厂,如今的贵阳新光实业有限公司,自建厂以来,你们为国家诸多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检测装备。百余项科研成果和新产品获得了全国、全省大奖。你们拥有58项国家专利,主持制定的26个国家和行业标准主导着行业生产。前两年,你们还荣获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殊荣。在全国同一领域中,你们独领风骚啊!

末了,我在想:新光厂啊,你携着三线之情,一路走来,一定会再现“新光”!

会的,一定会的,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