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马助“三线”(上)

——军工626厂援建、包建“三线”枪厂纪实(上篇)

南庆杰


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枪厂;一个新中国成立前第一个由我党、我军在东北接管的枪厂;一个在共和国军工战线创业、奋战、发展、奉献了38年,造出了82个品种9006116支枪的枪厂——军工626厂(国营庆华工具厂)。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积极包建、援建大小三线地区若干军工厂的功绩,我们理应铭记于心,千万不可忘却……

题记



军工遗址博物馆外大门


岁月如流。时光倒溯至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非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用高度的战略眼光做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到1980年在我国内地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由我国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北部、西部边疆地区;三线在当时中央军委文件中从地理区域上划分的范围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十三个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俗称为“大三线”;二线是指介于一线、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三线建设历经了三个“五年计划”,先后投入了2050余亿元资金和数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工业布局和对后来的国民经济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64年,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强调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

1965年9月18日至10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同意“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1965年,毛主席在广东省委的报告上又批示:“小三线可以解决战略上的大问题,现在不为,后悔莫及。”党的“九大”以后,全国战备的氛围日趋浓厚,国防工业的大小“三线建设”掀起热潮。

“三线建设”又称“大三线”——即全国范围内国家投资的项目;各省在自己省区内,也划出一片军工地区,以自己投资为主的项目为“小三线”。在“三线建设”的方针上,毛主席还指出:要“大分散、小集中”,要“依山傍水扎大营”,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建设项目;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和科研,支援前线。

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下,当年数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部队官兵以及上千万民工建设者奔赴大三线,展开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壮举。


博物馆内大厅塑像,持枪者为朱德(右二)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对三线建设做出了重要评价,认为是国家和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要利用好。

2021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发言时说:“三线建设历史、三线精神、三线工业遗产作为新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当前学习“四史”的重要内容,是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关于三线建设的定位与意义,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在会上指出:“中国工业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三线建设的定位与意义包括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人力资本培育与发展和精神支持。”

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秘书长郑有贵也强调:“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三线建设的战略意义。”

2018年7月,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在他一篇关于弘扬“三线精神”的文章中写道:“三线建设包括调整改造时期长达42年,横贯中西部13个省市区,不仅是三线地区的最重要历史大事,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建设大战略,也是我们艰苦奋斗精神的取之不竭的丰富宝库。”

而作为当年三线建设的亲历者和部门领导者,原国家计委三线办主任王春才,则重点提及“在当下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各种精神的同时,三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应该发扬光大。”



博物馆内生产车间原貌


626厂204车间生产的部分枪械图


对于三线建设,毛主席有指示,党中央有部署,五机部有安排,军工626厂(庆华厂)作为具备枪械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又是经过多次战场考验的老枪厂,在全国范围的兵工厂里声名显赫,支援国防三线建设自然责无旁贷。

从1966年底开始,工厂的人力、物力伴随着“文革”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到处“破四旧”的浪潮,奔向了深山僻野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之地。尤其是三线建设中的兵工厂,大都选择在山区,要说庆华厂的环境艰苦,恐怕那里的环境还不如庆华厂。大都是“抬头见大山,低头见山洞;厂区落山谷,厂房靠山根;进出一条路,闭塞小社会”——因为当时的建厂方针是:靠山、分散、隐蔽、进洞……

面对这样的情形,庆华厂的老兵工们依然把毛主席的话放在心上,明知那里远离城镇、条件艰苦,依然要求去建设三线工厂。因为那是一个按捺不住革命热情的年代,是把一生交给党安排的年代。他们说:写多少大字报,抓多少“牛鬼蛇神”,都不如亲身支援三线建设,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毛泽东思想。

从1967年开始,工厂一些坚持正义的领导干部,为抵制“文革”混乱带来的干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三线建设,用革命行动拥护毛主席、拥护毛泽东思想。工厂筛选职工,先后向广西、贵州等地“大三线”,向黑龙江、河北、福建等地“小三线”13个新厂输送技术、业务人员745人。这些人怀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情怀,毅然决然地打点行装,离开工厂,向着祖国召唤的地方奔去。

到了新厂以后,他们在新厂的技术、业务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有的还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同时,工厂也为这13家新厂,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生产技术骨干252名,他们中有的成为生产上的关键人物,有的成为枪械生产技术上的专家。这些人当年的豪情壮举,演绎了兵工人的壮丽事业,为三线新厂建设建功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代兵工人的楷模。

从1968年开始,不愿意搞“内乱”的职工坚持生产,让工厂的物力流向三线新厂:先后为河北、江苏、安徽、福建等8个省市的9个三线厂提供枪械生产技术资料和工艺文件资料37套4434册,提供非标设备和图纸资料139种5123册。为山东、广西、新疆等17个省市(自治区)24个三线厂提供枪械配件9类2178件、56式冲锋枪铸件坯料11种10.6万件。同时包建、援建重庆5027厂、北京558厂、辽宁建昌5506厂、甘肃天水5206厂、许昌126厂、桂林星火机械厂等三线厂。还为省内外三线厂提供工具、工装、量具927种,价值66万元,特殊钢材710吨。这些物资的提供,解决了新厂建设中生产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推动了“大小三线”兵工厂建设的进程。

庆华厂所援建过的三线厂,凝结着厂长刘述民、于一、鲍清涛,党委书记解灼三、曹玉玺、郭崇义等几任工厂领导人的心血和庆华兵工人的汗水与智慧。毛主席“三线建设”战略的实施,在当时是推动应对战争的大国防崛起,在后来经过再次的调整、转移、重组,铸就了现代化的大工业。

江泽民总书记20世纪90年代初,曾多次视察西部地区。曾为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题词:“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如果当年的庆华兵工人有幸亲眼看到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者和三线精神如此赞扬,该是多么欣慰的一件事。

回顾1966年初,大三线建设伊始,有一个难度更大的包建兵工厂任务——四川重庆向庆华厂伸出了呼唤的双手,投来了期盼的目光。

1966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五机部决定由国营庆华厂为主包厂,包建国营5027厂。包建,既然是上级决定,工厂就必须坚决照办,这是历来的一贯作风。时任庆华厂厂长刘述民和党委书记马彪,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任务。

刘述民也是老兵工,他在明知工厂困难很大的情况下接下包建任务,除了继承历届厂长的衣钵外,便是骨子里深爱着祖国的军工事业。

5月11日,在重庆三线建设筹建处领导参与下,组成了以刘守信为首、由主包厂首批赴渝人员、五机部第五设计院及勘测公司等组成的5027厂选厂组。

据5027厂“大事记”记载:5月下旬,选厂组确定重庆南桐矿区丛林公社白果大队的磨子洞及附近的河麻沟、河坝沟、麻窝沟等山沟为5027厂厂址。

庆华厂包建的代号为5027厂,第二厂名为“重庆庆岩机械厂”,当时在重庆地区三线建设中列为第二批重点项目之一,是担负高射火炮配套生产的军工厂。位于重庆南川县当时的先锋公社(文凤乡)石峨大队。重庆素有“火炉”、“雾都”、“山城”之名,据说一年四季很少看见太阳,像“北大荒”亮瓦晴天的日子几乎没有,夏天潮热得要命,冬天又阴冷得出奇,令人说到此处就浑身冒汗或是打冷战。虽然同是包建兵工厂,前一个包建的工厂与庆华厂相距几公里,近在咫尺;而庆岩厂则相距几千公里,远在天边,困难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包建新厂对庆华厂已是轻车熟路。无非是一出人力,二出物力。现在的困难不是物力,“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大枪的生产成本下降超过了30%,这些都是有利因素,关键是人的问题。工厂要向重庆调人,习惯了北大荒生活的职工们能否适应那里的环境是一个考验。刘述民厂长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厂务会上提出三条意见:“一是要求党员、团员中技术、业务过硬的同志起带头作用,踊跃报名;二是要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好的干部职工输送出去;三是动员四川籍或是南方籍的职工返籍。”这些意见成了工厂的主要措施,又一个包建兵工厂的战役打响了。

1966年8月10日,庆华厂党委做出决定:由副厂长刘守信任新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张洪斌任新厂党委书记,赵德焕任政治部主任,组成领导班子,前往重庆主抓新厂规划布局、基本建设工作。随后又精选100名建设新厂的积极分子,连同工厂调运的设备、仪器,出现在祖国大西南重庆南川县的崇山峻岭之中。

1966年9月11日,五机部以〔1966〕五计第1303号文下发了5027厂设计任务书,确定工厂第一厂名为:重庆高射炮炮车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庆岩机械厂;代号:5027。

1967年,“文革”风暴正起,可能因为建设的是兵工厂,“文革”没有更多地降低兵工人对新厂建设的热情,也没有更多地影响建厂进度,新厂顺山就势出现在了那块土地上。在上一年已选派人员的基础上,工厂又在思想先进、作风过硬的职工中选拔了180名职工增派到新厂,以加快建设步伐。

1970年7月,59式100mm高射炮在新厂投产试制。

1973年11月5日,庆岩厂竣工正式交付使用。

12月30日,五机部下发第213号文件,批准重庆59-100高炮项目验收。一个兵字号的新厂在庆华兵工人的全力包建中诞生了。

经过近20年的艰苦建设,至1984年,5027厂已形成占地面积558.32亩,建筑面积148851.57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1370台,职工2539人的大型二类企业。先后生产59式100mm高射炮、54式122mm榴弹炮、66式152mm加农榴炮和7861雷达工作车等军品以及灭火器系列、高车系列、SC2030汽车等民品。仅1970年至1984年,庆岩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8,822.7万元,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5027厂在走过了数十年的岁月之后,1997年 8月13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下发兵总体[1997]675号文件,同意重庆大江车辆总厂(原107厂)兼并5027厂……

如果说包建兵工厂是庆华厂应当承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对部属兵工企业一刻没有停息的支援也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庆华厂曾先后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5个部属企业提供枪械图纸资料、工艺工装等技术文件5000多份;帮助制造关键工具、工装2300多种;无偿援助特用原材料和辅助性材料17000多公斤。同时,工厂还先后派出160多人组成的各类技术指导小组,赴多个兵工厂巡回指导工作。尤其是在黑龙江121厂和四川重庆296厂承担试制“607”军品项目中,庆华厂给予了无私的援助。特别是庆华厂还向国内其他多家兵工厂及枪械研究所输送了整套枪械图纸和大批技术人才,对共和国的轻武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真可谓功不可没!


——此文内容系作者纪实文学《枪城丰碑》节选-下篇待续


作者简介:

南庆杰,笔名:南天。1972年12月8日,于甘肃省清水县参军,在贵州省原盘县特区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404大队服役,三线建设亲历者。后随部队转战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小青煤矿建设,退役后于1983年进入国有企业工作。自1985年一直从事国企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曾任辽宁铁煤集团大隆矿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办公室主任、辽宁铁法能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政研干部”称号。2015年9月退休。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12月正式出版散文集《南天梦笔》。2017年9月正式出版《乌蒙山下军旗红-三线老兵访谈录》一书,先后被国家图书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军科院图书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场馆收藏、展出。2019年12月,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中篇报告文学《煤海深处军旗红-中国煤炭工业战线第一支“野战军”纪实》获三等奖。现为辽宁省铁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会研究员、调兵山市“老战士宣讲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联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