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明:华蓥山军工为主的三线建设是城市化的成功探索

巍巍华蓥山,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最高山峰。在中国地质调查所长李春昱的华蓥山地质报告中廓定为,北起于渠县三汇渡市,由北向南绵延300余公里,止于重庆江津杜市。东西最宽处16公里,最窄处9公里,形成为奇特壮观的川东平行岭谷;扼守长江、嘉陵江、渠江,坐拥周边千里沃野,万亩田畴,俯瞰川东大地,镇守南北通衢,享有鱼米之利,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地下党武装斗争活动的地方,著名的华蓥山武装起来就发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共和国建立后,这里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上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苏两国交恶,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美国《纽约时报》刊载消息称,苏联欲对我国实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当此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于备战考虑,强化了战争思维。确立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发展方针。

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要搞第三线建设,要着重加强四川等西南、西北的三线建设。总参谋部提供的报告显示,我国的国防战线尤其是东北和沿海城市都可能因为敌人突然袭击遭到重大损失,要加强和巩固后方。

1964年6月,中央召开会议传达和落实毛泽东的指示,统一了加快三线建设的思想。国家计委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具体方案。同时设立了西南局三线建设指挥部,确定以李井泉为主任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规划实施四川及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着重实施“两基一线(即攀枝花钢铁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基地和成昆铁路线)”的军事工业发展布局。1965年秋,邓小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攀枝花、六盘水等三线建设地区,更进一步明确了“两基一线”的三线建设方针。在国家第五机部即兵器工业部、西南兵工局指导下,重庆市编制了三线建设常规兵器建设规划。其要点是,以重庆为中心沿重庆长江一线,布置船舶工业;南线即重庆到万盛、南川、以及贵州的桐梓一带,布置重炮和航天等企业。北线就包括四川东北部华蓥山下南充地区所辖岳池、广安、武胜以及达县等地区县区,纳入三线建设常规兵器建设范围,从而,在华蓥地山重点布局共12个国防军工企业,其中,062和064布置在达县境内外,后来达县境内064合并到062。其余厂家包括军事工业、能源建材和交通企业都布置在后来以三线建设为立市之魂的华蓥市(其前身是华云工农示范区、华云工农区),大致每4—5公里内布置一个军工或者能源、建材厂家,形成为一个紧密、隐蔽的军工、建材、能源基地。

根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从1965年3月到1970年8月,国家在华蓥山中段西麓部署了常规兵器生产厂家是,国营华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为308厂、国营红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348厂、国营明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338厂、国营星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598厂、国营金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268厂、国营用光仪器厂即军工编号398厂、国营江华机械厂即军工编号354厂、国营长城机械厂即军工编号9846厂、国营燎原机械厂即军工编号9821厂、国家建材局直属西南玻璃厂即军工编号157厂等重型和尖端的常规兵器企业建设。与之配套的军工实验靶场5-6个,成为生产、试验、检测封装等完备的军工生产基地。

根据公开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等资料显示,三线建设时期主要加大了地炮、高射炮、迫击炮、榴弹炮等重武器的生产建设,包括大口径地炮及其配套的炮弹、火工和光学仪器瞄准、测距等生产工厂和基地的建设。

重庆周边布局有常规兵器厂共39家。这些企业主要有:

1、重庆城区原有的建设、嘉陵、长安、长江、江陵、望江和空压厂等6家。泸州化工厂为之配套生产火工产品厂1家。

2、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常规兵器在重庆周边布局迁建和新建军工企业共32家。这32家主要布局是,璧山1家、铜梁1家、合川2家、荣昌2家、綦江2 家、万盛3家、南川3家、江津3家、江安1家、南溪3家、雅安1家、隆昌1家。

3、广安(华蓥山)地区布局了9家,加上军工代号157厂属国家建材矩管的西南玻璃厂,主要生产军工防弹玻璃,应是10家大型军工企业。

这10家军工企业是:国营华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308厂、国营红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348厂、国营明光仪器厂338厂、国营兴光机械厂军工编号是598厂、国营金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268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398厂、国营江华机械厂军工编号是354厂、国营长城机械厂军工编号是9846厂、国营燎原机械厂,军工编号是9821厂、国营西南玻璃厂,军工编号是157厂等重型和尖端的常规兵器企业建设;

为加强华蓥山地区开发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时配套建设了大型建材企业(川东)渠江水泥厂、大型能源企业华蓥山矿务局、大型战略航空油储备机构国家储备16局454处。布置和与其配套的企业试验靶场,贯通了战备铁路襄渝铁路线,根据军工企业布点设定了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高兴、庆华等6个火车站,还着力改善了地方交通状况。

从数量山看,华蓥山布局最多,从技术质量上看,布局最尖端、最前沿。总体考察,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华蓥山周边共布置大中型企业近20余家,这样的布局在全国也是很少有的。华蓥山地区因此成为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全国仅有的密集型基地。可以说,在国家处于特殊战时状态下,中央是把华蓥山地区作为共和国的拳头来建设的。

从厂区建设的特征来看,华蓥山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也十分明显。

(一)配套完备

(1)常规兵器厂研究机构配套完备

资料显示,与华蓥山常规兵器基地建设配套的研究院所、室分系统,主要的有:

中国兵器工业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所(北京),兵器工业档案馆(北京),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兵器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中国兵器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2)配套设施完善

在华蓥山周边配套建设有完备的靶场、试验场。主要有邻水高滩509基地,即近13000余亩的高射炮靶场。华蓥市溪口镇五岔沟1300余亩炮场,庆华镇四角碑村的常规靶场,溪口觉庵村码流岩下常规枪械是神靶场,华蓥市溪口镇三百梯枪械弹药实验靶场。这些配套十分完备,从而使华蓥山成为常规武器生产、试验、检测、封装的重要基地。

(3)基础设施完善

为建设好以军工为主的三线建设基地,国家配套建设了大型能源机构华蓥山矿务局(下辖绿水洞煤矿、李子垭煤矿、高顶山二煤矿),配套建设了大型建材企业(川东北水泥厂即渠江水泥厂)等重点支撑项目。这些大型机构和企业于上世纪70年代相继建成投入生产运营,从而形成为华蓥山中段影响全国的以光学、机械、能源、建材为主的“三线建设”工业基地,华蓥市因此成为“工业新城,川东明珠”。

(4)地方政府和人民服务以“军工企业为主”的三线建设企业体系完备

一是每个企业均配置了工矿贸易企业、邮电通讯、储蓄、等机构,配置有搬运社、菜蔬队、厂劳动农场等设施。二是配套解决有变电站、抽水站、排污站、电影、医疗、俱乐部等机构和设施,地方邮电局为军工等企业配置了隐秘的邮政代号信箱,他们分别为:国营华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308厂为华蓥山802信箱、国营红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348厂为华蓥山803信箱、国营明光仪器厂338厂为华蓥山801信箱、国营兴光机械厂军工编号是598厂为华蓥山5号信箱、国营金光仪器厂军工编号是268厂为华蓥山4号信箱、国营江华机械厂军工编号是354厂华蓥山1号信箱、国营长城机械厂军工编号是9846厂为华蓥山2号信箱、国营燎原机械厂,军工编号是9821厂为华蓥山3号信箱。

这些建设措施为华蓥地区尽早进入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装备制造精良

华蓥三线军工企业的设备配置是最好的,以国营长城机械厂为例:

国营长城机械厂(军工代号9846厂)是省属地方军工企业,1968年8月由选址内江碑木镇建厂,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选址南充华蓥山不就很好吗?于是在当时的岳池县溪口公社(现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地)原码硫岩下唐家河坝、和伏虎寺的地方选址建厂。1969年12月初破土兴建,1971年开始枪械转产试制,1972开始生产63 式半自动步枪、56 式冲锋枪等多个军品;1975年定型投入批量生产。1702131781.jpg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工厂建成为大型二类机械加工企业。为适应军转民形势需要,兼产水泵、民用猎枪等民品。

1、1988年12月有固定资产原值2345.22万元,工厂占地面积157125平方米,有建筑物1421.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面积48220平方米,住宅就面积35408平方米,商业卫生、数育、文化娱乐建筑面积15313平方米;有流动资金251.42万元。

2、1988年12月,设备总数为871台(次),其中,全切机床40台。锻造设备4台,动力设各213合。仪器仪表及试验设各5台。其他194台次。按兵器工业部规定五个复杂系数以上的设中有

(1)高精度设备6台,螺丝磨1台。光学曲线磨1台,光学座标镗1台,数控线切割机2台,电火花机1台。

(2)大型稀有设各6合,1m立式车1台。3m龙门创床1合刨齿机1台,日本卧式镗床1台。7611卧式床1台Y31126浪齿机I台。

(3)重型设备9台,IT锻锤1台,750空气锤1台,40CK空气锤1台,315T冲床1台,250T冲床1台,160T冲床1台,400T摩擦压力机1台,100T闭式单点压力机1台,500T四柱液压机1台。

(三)成长起一批杰出人才

昆明、上海、重庆、哈尔宾等城市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华蓥山地区,改变了华蓥山地区人才技术结构,新老互带,师徒学习,年轻的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等不断涌现,一批车、铣、毡、刨精干力量涌现在各车间和工作场地,形成了强大的现代技术精兵阵容。

同样以国营长城机械厂为例。截止1988年12月,全厂有职工1471人,其中在册工1447人,基本生产工人566人,辅助生产工人357人,干部及工人在干部岗位的人员383人。

专业计术干部288人,大学本科26人,大专55人,中专91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74人,其中,(1)工程技术人员101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4人,(2)经济管理人员77人,中级9人。(3)会计2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4)统计11人,(5)卫生人员24人,中级职称8人。(6)教学人员5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1人。这形成为一个完备、精干的军工科研、生产制造、检测的人才格局。

尤其以大型军工企业为核心,更是人才济济,在1978年科技大会上,华蓥山军工企业几乎每个厂都有过硬科研技术项目和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奖励。1702131776.jpg

国营明光仪器厂副总工程师吴安律是华蓥山军工企业科技人才的代表。吴安律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任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轻武器专家,轻兵器文章《不可忽视的差距——亟需奋进的国产狙击武器系统》;《深剖国外高精度狙击武器系统》等发表在高规格兵企业研究刊物。曾参加85式7.62mm狙击步枪白光瞄准镜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白光瞄准镜的研制和生产工作;主持完成了03式5.8mm自动步枪白光瞄准镜、05式5.8mm微声冲锋枪白光瞄准镜、外贸M99式12.7mm狙击步枪微光瞄准镜等项目。曾获得过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以及记三等功一次。1702131780.jpg

国营明光仪器厂职工冯全忠,由于精工制造,技术优良,被评为技术能手,曾经受到中央最高领导接见。

随历史资料解密,人们看到,当年党和国家重点布局了华蓥山三线常规兵器基地建设,进行了共和国常规兵器基地、能源建材基地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设宏大策略的探索实践。一个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常规兵器生产建设基地、一个具有建材、能源、储备、交通运输和按照周恩来总理“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方针建设起来的共和国新型城市化的三线建设基地伫立在了华蓥山下。

以此为基础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当年确立的华蓥市就是以军工能源建材基地为承载体的,三线建设是华蓥市的立市之魂。

华蓥市的建立,立足于服务三线建设,走城乡结合发展道路,在以军工企业为主的大型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人民服从服务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在大型企业建设的乡镇,都配套建设了邮电所、储蓄所、供电所、供水站、搬运社、修造社、贸易商店、托儿所、学校、企业农场、奶牛场、菜蔬队、以及长社共建的电影院、汽车站、货运机构等单位。同时,好组织了厂社联合机动队,即划定厂社周边村社为厂企服务单位,厂企随叫随到。这些系统完备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当时被称之为“大企业、全服务”的厂社结合格局。这就保证了在华蓥山高山峡谷中,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企业安静生产、安宁生活的最优化环境。

由于以军工企业为主的三线建设企业,基本属于中省直管企业,县级企业均属于一些服务和满足县市民众自我生活需要的微小企业。大型三线企业和地方的信息基本上不相通,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对企业的服务完全属于自觉和自愿的行为,真诚地服务于军工和三线建设,成为华蓥山人民的崇高自愿。

这在特定年代和特定时期,成为厂社结合,军民结合最为和谐,最为紧密,最为有效的供给和保障形式。

应当说,以重庆为中心的华蓥山常规兵器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是国家最高领导层亲自创建,探索最为成功的以“厂社结合、工农结合”为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最为成功的城市化建设。

华蓥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最早批准设立的以企业和地方政府相结合县级机构,同时批准的江津白沙工农区、夹江金口河工农区发展中很快被撤销了,保留下来的就是华蓥市县级机构。

华蓥市应当是我国最早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典型范例,是中国改革开放前,面对市场化发展所作出的珍贵探索实践。

随着国际关系和科技发展变化,尤其是电子对撞技术的发展运用,核恐吓、核威胁的淡化,随着我国以高科技为主的军事工业发展,以及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为克服当年军工企业“隐蔽、靠山”等不利因素,国家对军工企业进行了调整提高。华蓥军工企业纷纷搬迁到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选址建厂,华蓥山军工企业全部外迁。

从1965年3月最早的军工643厂建设队伍进入华蓥山,到2002年国营燎原机械厂最后一批军工企业迁出华蓥市。华蓥山军工企业在华蓥山地区驻营达37年之久,足足有两个代次人口的辉煌历程。

华蓥三线建设历程和成就是华蓥山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三线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常规兵器基地建设布局重庆周边华蓥山,华蓥山军工建设,成为华蓥山辉煌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培育了华蓥山新一代建设人才,带来了华蓥山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一)特殊时代的移民,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截止1990年12月,华蓥市共有非农人口91600人,因军工企业搬迁,迁移走非农人口6万余人,到2002底华蓥市实有非农人口约为31500人;城市化率却达到近46%;

(二)军民共建了三线建设精神。1965年春后,三线军工企业人口源源不断移居入住华蓥山区,改变了华蓥山地区文化结构、风俗习惯,培育了一大批建设者艰苦奋斗,昂扬进取的精神意志。

(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李井泉、朱光、钱敏、彭德怀等一大批领导对华蓥山地区,亲自把关、亲自指示部署、亲自实地探看视察,华蓥山三线建设实际上是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功探索,时了解和感知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历史的活标本;

(四)华蓥山下城乡结合模式为社会转型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企业得到安全生产

华蓥山常规兵器基地建设随时代远去,已进入历史,但这是华蓥山人民和三线建设者、尤其是军工志士们一起谱写的辉煌壮歌,将会响彻云寰,辉映历史。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华蓥山三线建设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存,进一步地建社好美丽华蓥山,让华蓥山下的“三线建设”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是每个华蓥山儿女的神圣责任。


作者简介:李天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广安市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中心 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