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庆杰::从杨克芝的名字说开去

按常理说,每个人都少不了有名有姓的,笔者今日为何要拿杨先生的名字开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就在不久前,在好友群里读到了由“三线人家+湘女”转发杨克芝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字的记忆》。杨先生在文中将自己的乳名(锅喜、果喜、国喜)、学名(杨克芝、杨克之)、笔名(柳波、柳波雪、柳雪、柳絮、常倩)、X(文革)名(杨革资)、网名(不知道童、花甲少年、古稀少年)一股脑儿和盘托出,并逐一说明来由。这原本没什么的,可他偏偏在文中说到了他和我口头协议后“剽窃”了他原网名花甲少年的事儿。既然如此,我就很有必要说说他了。

说起来,我和杨先生满打满算只见过四次面。2015年元月21日,中央电视台10集大型纪录片《大三线》开机仪式在贵州六盘水市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广场举行。元月20日下午晚饭后,我在王春才老住宿的房间里,由六盘水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余朝林引见并认识了杨克芝和时任铁道兵博物馆馆长的赵其红。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杨克芝,在简单介绍、互留联系方法之后,我还特别有幸得到了一本由他主编的《卫东记忆》。由于当时我尚未退休,活动一结束我便返回了辽宁。

此后,因为有了联系方法,很快我和杨克芝成了QQ好友,也正是成了好友我才看中了他的网名“花甲少年”。说来也巧,他在和好友聊天中,不时以古稀老者自居,我一看机会来了。便在聊天中不时“忽悠”他已胜利登上70岁宝座,理该让位、改名了。如此几个回合下来,他自然用上了“古稀少年”的网名,“花甲少年”顺理成章成了我当时的网名。接下来,他还把我拉进了他们襄阳的好友群,又参加了他举办的“PS课程远程讲座”。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俩都当过兵,便少了距离感,联络和关系自然打的火热!

转眼到了2016年3月中旬,我和老伴儿在去广东、湖北两省追寻三线老兵访谈途中,带着我们刚编辑成书的《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史料汇编》专程到襄阳去见杨老师。一来想交换点资料,二来就想和杨老师见面,毕竟六盘水一别已一年之久,真有点想他了。在襄阳的三天两夜时间里,杨老师盛情款待、精心安排。俗话说:战友会战友,就是喝大酒。毫不讳言,我们把酒临风,畅谈友情,那叫一个畅快淋漓!同时,他和卫东厂的朱之文、张志国一起,陪着我们尽可能的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襄阳之行,虽时间短暂,但不虚此行!

时隔不久,当年7月末,六盘水旅游发展大会暨三线精神理论研讨会召开之际,我和杨老师第三次见面了(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关于中国精神与三线精神的观察与思考》的论文作了会议发言,并收入了会议论文汇编)。两天的会议,我们一直在一起。而且,我们利用一个休会的晚上,约了吴学辉、周明长、朱建华、杨晓红,在水城街边的一个小店里吃土菜、喝烧酒、说三线、唠家常,好几个小时兴犹未尽!会后,我由于要去贵阳参加第二天的八一战友聚会,向王老请了假,没有参加晚上的会议聚餐,也没来得及和大家告别,就连夜赶车去了贵阳。

等第四次和杨老师见面,已经是2019年7月了。7月7日至9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第二届代表会议暨弘扬三线精神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大邑雾山“三线记忆”小镇举行。为准时参会,我提前一天就报到了,可杨老师因故直到会议前一天很晚才赶到雾山。会议期间我们虽然坐在一起,但交流时间很有限。他因为预定了返程票,所以会一结束他就与我告别,匆匆忙忙赶车走了,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说到这里,各位看官是否也会觉得我和杨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少?好在如今是信息时代,想通讯联络非常方便。我俩虽远隔千里之外,但各自仅用一部手机便可天天见面,真所谓“天涯若比邻”!

话又说回来,其实我对杨老师的了解很大程度可以说是在与他见面之外的渠道——从他当年数十篇《柳波戏语》中,我看到了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的表达能力;从他撰写出洋洋洒洒的《卫东赋》,我看到了他深厚的语言与文学功底和娴熟驾驭词汇的能力;从倪同正老师晒出他担纲《三线风云》1、3、4集副主编,一丝不苟、“吹毛求疵”校对纠错达千余处的成果,我看到了他治学的严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他每逢酒场不藏奸、不耍滑、端正的酒风,我看到了他“酒品如人品”的爽快;从他对文学、书法、摄影、集邮、收藏等兴趣爱好,我看到了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美好而精彩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窃以为,凡人皆被人说,也在说人。难道不是吗?其实,名字对每个人言,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人品才真正是一个人的王牌。我如此这般地说了杨克芝先生一通之后,简言之,我从开始叫过杨老师,到后来叫过老战友、老大哥、老小伙儿、老顽童的杨克芝,在我心里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假如上战场我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人!当然,他与我等凡人一样,肯定少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记得现代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一日为战友,终身是兄弟!”小弟以“花甲少年”的身份,愿“古稀少年”杨大哥在三线建设研究的战场上继续奋蹄前行!在下今日如此评说杨克芝先生,不知杨先生与各位看官以为然否?


2019年9月 于沈阳

作者简介:南庆杰,笔名南天。铁岭市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