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
五、众里寻他
真没想到,寻找98名烈士姓名的事,还颇费周折。
纪念碑的基础工程巳经完工了,可烈士的名录却没有一点眉目。同学超英、解萍她们,去矿务局档案室找过,去特区档案馆也查过,都是徒劳而返。
发小马宏,小生他们,到矿区社保局,甚至是65处的有关科室都去寻找过,但也始终沒有找到这98名烈士的名单。
怎么办?找不到可就麻烦了!纪念碑上烈士的姓名不能少啊!
情急之下,我再赴六枝,告诉马宏、超英他们:“走!到派出所去找!人死要销户,也许派出所会有当年的户籍底表!”
在六枝公安局赵局长的帮助下,果然,我们在大用派出所的纸质存档里,找到了早已泛黄了的当年65处要求注销这些烈士户藉关系的手写报告。
尽管这份手写报告上的一些字迹很潦草,而且名单上也只有96人。但毕竟是一个重大突破!
当时让我们很不解,怎么只有96个名字呢?还有两个人是谁?
通过走访矿上的老保卫干部,我们从而得知,原来当年这98名烈士中,有两名烈士是局机厂到矿上出差而牺牲在井下的工人。这两人的户籍关系,不归属大用派出所。
当天吃完午饭,我蓦地想起:当年这么大的事故,公安部门理应参加调查,既然参与调查,就应该有调查的报告!
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赵局。他一听,说:“嗯,有道理!那我去局里的档案室找找。”
不出所料,六枝公安局的档案室里,果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一整套关于“1.12”事故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图文并茂,详实而全面。98名烈士的名单,一个不少,全在里面!
真是一波三折!事后,我们在反复核对名单时,发现事故调查报告中,有四位烈士的姓名与派出所的户藉档案不吻合。如:左守志,还是左守治?宋英欣,还是宋应欣?金志明,还是余志明?
对这三位烈士姓名的认定和更正,倒不复杂。因为我们很快就顺利地找到了他们的亲属,问题一下迎刃而解。
但有位烈士是陈向有,还是“陈向友”?一时让我们难以认定。
为了对历史和烈士负责,发小“老杨哥”决定驾车远赴几十公里外的普定县魏旗镇去寻访这位烈士的亲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在当地找到了这位烈士的侄女。在她的带领下,老杨哥一行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来到了陈姓烈士的墓地,核对完这位烈士的准确姓名后,他才如释重负。
消息传来时,电话那头的他,十分激动:“终于……搞定了!”
这正是:
三线儿女情意深,
不辞辛劳四处奔;
痴情写在执着上,
丹心映射纪念碑。
六、倾情付出
那一年,还在七月流火时,唐老师就从重庆赶到贵阳和六枝,与刘总和我见面、商谈完纪念碑建造施工的一些细节后,便着手开始施工了。
为稳妥起见,我通过发小邓钢将纪念碑的施工图,交给了六盘水市规划设计院的陈院长,请他们帮忙审查、把关。
陈院长看完图纸后,建议把碑底基础的钢筋加粗一点儿。同时,他还表态:施工时,一定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到现场……
挖槽、打模、扎筋、浇注……纪念碑的基础工程,在各位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展开。
两个月后,矗立在六枝三线园区里的“1.12”纪念碑,已初现雏形。
可当我和几位同学、发小赶到现场看过之后,总还是觉得碑体上的文字不理想,色泽反差不强。碑体背面烈士姓名的雕刻,也存在同样情况。
“这个问题,有办法解决的。”唐老师缓缓说道:“用金属铝板,镌刻文字……反差就很强,文字特别醒目,又不易被腐。”
“如果纪念碑正反两面,全换成铝板材质刻字贴面,造价大概多少?”我问唐老师。
“少说也得两、三万吧。重庆还做不了,得拿到成都去做。”唐老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答我。
“行!那就抓紧时间去做。资金问题,我们马上想办法。”在现场,我给唐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着唐老师,我显得底气十足。其实,我心里在纠结——钱从何来?这可是一笔预算外的开支呀!
现场的马宏、超英、解萍等人见状,不约而同地说:“大家凑凑!我们每人都捐点儿……”
但还有一万多元的缺口,无奈的我只好向邓钢、龙龙、华奇、明泽,继东等几个要好的发小和朋友求助了。
几个电话下来,这笔额外所需经费,竟然全部搞定!
“三线儿女情满天,大爱无疆在人间!”
是的,原六枝矿务局65处和大用矿的职工子女们,把塑造纪念碑的事,当成了“家中事”。那些日子的茶余饭后间,“1.12”纪念碑,成了他们的热门话题。
如何让更多的矿上子弟关注并参与其中?我和几个发小反复商量,最终决定让马宏牵头,在大用矿发小群里发出倡议,倡导各位矿上子弟,每人捐赠一元钱,共铸纪念碑,共献一份爱。
让我们欣喜的是,倡议书发出后短短一周时间,就有八百余名矿上子弟热情回应。
此间,很多人问马宏:一元钱能干什么呀?多捐行不?
答案是否定的:多一分都不行!捐多了,必须退!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后来,我们用这八百余元钱购买了一些红枫树,栽种在纪念碑周围。
火红的枫叶,不但标志着火红年代里那红色的三线精神,而且也象征着三线二代火热的情怀和那一串串薪火相传的故事……
七、放飞心愿
“人生,会出现很多感动。但有些感动,却是刻骨铭心的!”
时间,转眼到了2019年元月。
纪念碑的修建工程,我们已按要求验收完毕。接下来,就是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了。
揭幕的时间,我和刘总等人,早就商定好了,就在元月十二日,也就是“1.12”事故发生52周年之时。
这一天,终于来了。
2019年的1月12日,寒气逼人。冬雨细如琴丝,斜挂在冷风中摇曳。
一些烈士家属和子女,冒着严寒,心情沉重地来了……
一些老领导、老工人,顶着寒风,一脸凝重,缓缓地来了……
一些媒体记者和各界朋友,也如约而至地来了……
当然,来得最多的,是那些成群结队赶来的矿区三线二代们。
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凛冽的寒风中,我站在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上,手持话筒,主持了这隆重而又庄严的揭幕仪式。
随着悬挂在纪念碑上的红绸布,被刘总和几位领导缓缓揭开,这座凝聚着无数三线儿女心血的纪念碑,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面对纪念碑,大家心情沉重地三鞠躬后,刘总和几位代表,相继发了言。
当烈士子女孔珍秀讲话时,那一声声“爸爸啊,爸爸……52年了,您在天堂里还好吗?您想我们了吗?”让悲恸中的人们,泪水倏地模糊了双眼,心中翻江倒海似的,久久不能平静。
向纪念碑献花时,烈士子女们一步一叩首,庄重地把手中一束束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喃喃细语,向亲人诉说着思恋之情……
目睹此情此景,人们无不动容。
绕碑活动开始后,我看见几位老工人,指点着纪念碑上镌刻的烈士姓名,眼角泛出了晶莹的泪花。
他们分明是在回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守望那些曾经并肩而战的兄弟们啊!
八、往事回放
“燃烧的情怀,将如同绽放的星光,满目璀璨!”
应该说,“1.12”纪念碑揭幕仪式,是圆满、成功的。
其社会影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特别是当天的揭幕仪式经过一些新闻媒体和各种自媒体的报道宣传后,社会上反响热烈,交口称誉!
其实,纪念碑落成后,来自四面八方诸多的花环和赞扬,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只是实现了一桩搁置已久的心愿:
多年来对这些牺牲了的先辈们的那份沉甸甸、且又无处安放的感情债,终于落地成怀。
我忘不了,在现场,一位烈属大嫂,拉着我的手满脸泪水地说:“几十年了,你们还没忘记这事……这座纪念碑,终于让我们有了一个悼念的地方……太谢谢你们了!”末了,她竟还掏出两千元现金,非要递给我。
“不,不……这钱,我们绝不能收。建这纪念碑,是我们矿上子女应该做的……”我一直推却着。
这位大嫂,见我态度坚决,泪水像溃坝一样,哽咽着:“收下吧!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钱,我们真的不能收!否则,我们会悔恨终生啊!”
这种类似的场景,在纪念碑揭幕的那一天,随处可见。
丁明信,原六枝矿务局65处处长,北京矿院的毕业生。三线建设之初来到65处后,便与煤结缘,对企业情有独钟。退休后,自学书画。他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一幅矿工掘进图,带到现场,捐赠给了六枝三线馆。
这位老人说:“我知道我这画,不咋地。但这是我的心,我的情!收下吧!”
忘不了,烈士子女孔珍秀、王继东等,眼含热泪将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父辈们的烈士证书,捐赠给六枝三线馆时的感人场面……
忘不了,老红军子女蓉生,将父亲生前手迹“发扬长征精神,弘扬三线文化”,捐赠给六枝三线馆时的动人情景……
忘不了,六盘水市收藏家协会的曾杨等朋友和矿区的三线儿女们,将一件件珍藏多年的留有三线时代烙印的物品,全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六枝三线馆……
时隔五年,这些感人至深的场景,我仍记忆犹新。
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精彩的瞬间。这一瞬,有些真的会让你无法忘记!特别是这些情,这些义……
九、并非尾声
“勿忘先辈奋斗史,薪火相传三线情!”
自2019年“1·12”纪念碑竣工落成后,短短几年时间,便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到纪念碑前仰慕其真容。纪念碑,俨然也成了当地一处网红打卡地。
一些企业、机关、学校,还将此处定为红色教育活动的主场地。一年又一年,每逢清明时节、国家公祭日,以及1月12日当天,结伴到此缅怀先烈的烈属、三线二代、各社会团体,络绎不绝。
“1·12”纪念碑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已经凸显。
让笔者还感到欣慰的是,就在本文即将划上句号时,古道热肠的六枝仙鹤山公司的池总、鲁总、小茅他们,从省外精选了一整块山西黑花岗岩,将当年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的“唁电”,雕刻在了这块高档的石材上,顶礼膜拜地安放在了纪念碑前……
至今,“1.12”这一页悲壮的历史,已经翻过56个年头了。如今,我们可以告慰烈士们——
您们献身的六盘水三线,早已星光灿烂,风光无限。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华丽转身为“中国凉都”,它正势不可挡地崛起在乌蒙大地上……
作者简介:白平,三线二代。原州省公安厅巡视员、省作协会员,曾先后三次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现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六盘水市三线文化促进会顾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