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马助“三线”(下)

——军工626厂援建、包建“三线”枪厂纪实(下篇)

南庆杰


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枪厂;一个新中国成立前第一个由我党、我军在东北接管的枪厂;一个在共和国军工战线创业、奋战、发展、奉献了38年,造出了82个品种9006116支枪的枪厂——军工626厂(国营庆华工具厂)。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积极包建、援建大小三线地区若干军工厂的功绩,我们理应铭记于心,千万不可忘却……

题记

——接上文


1969年3月,中苏军队在珍宝岛发生冲突后,身处黑河地区北安的中国第一冲锋枪厂——庆华厂(626厂)风声鹤唳。

在此之前,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要求,庆华厂已经分批向北京,重庆,贵阳,湖北,辽宁,吉林等地输出大批技术人员建厂,可是留在北安老厂的职工和家属还有几万人。边境的紧张局势迫使中央再次命令庆华厂向内地西迁。1969年5月,五机部责令庆华厂(626厂)成立一个新厂选址工作小组,赶赴陕西考察选址建厂。

五机部为什么要让庆华厂到陕西选址呢?早在1954年,由于庆华厂在抗美援朝中的卓越贡献,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战争结束后,就酝酿把工厂由黑龙江省北安迁往陕西。当时庆华厂的第一次搬迁因为国家资金匮乏问题,没有得到周总理的批准。而这一次五机部也是旧话重提,让庆华厂在陕西宝鸡蔡家坡选址建厂。

庆华厂接到五机部的指示后,马上从工厂各部门抽调了专业技术干部组建了由生产科郭琦、基建科倪家让,材料运输科付宝贵,动力科米忠恕、电力邓维录、财务预算张思海、后勤服务李敬宜等七人组成的选址小组。选址小组成立后马上赶到北京五机部听取指示,五机部增派对外联络处的一名干部陪同选址小组启程前往陕西宝鸡。



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内的文字照片


1969年6月初,庆华厂选址小组到达宝鸡蔡家坡后,才发现那里早已是工厂林立,根本没有建立大型军工企业的可能了。选址小组在西北三线总指挥部的建议下又赶往宝鸡渭河以南,秦岭北麓考察。选址小组到宝鸡后,在同属五机部系统的宝鸡某军工厂招待所住了下来。兄弟厂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庆华厂的选址人员,并派人派车帮助选址小组四处寻求厂址。一晃十几天过去了,选址小组早出晚归认真考察,但还是没有理想的厂址,大家十分着急。

6月中旬的时候,招待所住进了几名军人,听说是兰州军区分配到厂里军代表室工作的驻厂军代表。由于都在厂招待所食堂吃饭,听口音还有一位东北老乡。闲聊中,得知这位林姓军官的老家就在沈阳,而庆华厂的前身正是沈阳的90兵工厂。在陕西宝鸡见到老乡,大家显得格外亲切。闲谈中得知这位军官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不仅知道北安的庆华厂,而且在庆华厂的军代表室还有他的同学。当他了解到工厂选址遇到困难的一些情况后,便告诉选址小组,你们可以到甘肃天水去看看。林姓军官告诉庆华厂选址人员,他是兰州军区天水步兵学校的教官,3月份步兵学校刚被撒销,准备交给地方。他说天水步兵学校占地1600余亩,生活区与办公区非常齐全,校园内有多个训练场,空地很多,建个工厂不成问题。选址小组听完林教官的介绍后十分感兴趣,立刻向部里请示准备去天水步校考察,五机部很快回电表示同意。林教官告诉选址小组,到天水后就住在步校招待所,吃住和工作都很方便,林敎官又给留在步校做善后工作的战友写了一封信,交给庆华厂选址小组。

1969年6月22日下午,庆华厂选址小组的人员从宝鸡乘西去的火车,当天晚上就到达天水步兵学校。

天水,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宝鸡市130千米。南依西秦岭山脉,北靠黄土高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交汇点,天水也是中国地理位置几何的中心点。1949年天水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进驻天水。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在天水建校,占地1600多亩。七军军长彭绍辉任校长、政委冼恒汉任学校政委,副校长是从朝鲜前线抽调的名将康博缨。步校为军级单位,专门培养西北军区各部队的营连级干部。

1969年的3月17日,兰州军区天水步兵学校接到撤销命令。谁能想到,96天后黑龙江北安庆华厂选址小组便来到天水步兵学校考察。一个招待所的偶遇,一次老乡见老乡的倾诉,成就了三线建设史上的一段传奇。

6月23日,庆华厂选址小组与当时步校内留守人员取得联系,出示了五机部与西北三线建设总指挥部的介绍信,以及林教官的信件。步校留守领导热情接待了选址小组,并安排人员带领选址小组进入步校考察。两天的初步考察,令庆华厂生产科的郭琦和基建科的倪家让十分高兴,校园内1000多亩土地足够满足年产15万支枪械的生产布局。步校内还有许多建筑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生产车间、仓库和办公场所。步校办公区与生活区更是令选址小组成员感到惊喜万分,步校紧邻天水市东关,就在城市傍边,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很方便。步校现有建筑的利用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减少建厂时间,能尽快投产。总之,天水步兵学校的条件令庆华厂选址人员个个满意。

1969年7月2日,庆华厂选址小组通过十天的仔细考察,一致达成共识。随即将初步考察报告,工厂生产车间布局草图等立即上报五机部和西北三线建设总指挥部,决定就在天水步兵学校内建厂,请求五机部和西北三线总指挥部协调兰州军区与甘肃省委落实建厂事宜。五机部与西北三线总指挥部对庆华厂选址非常重视,立即派出得力人员赶赴天水协调工作。

7月8日,五机部,西北三线总指挥部,部分庆华厂选址人员赶赴兰州。7月10日,他们在兰州军区受到当时甘肃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冼恒汉的接见。冼恒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也正是冼恒汉任政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的部队解放了天水。1951年,冼恒汉是天水步兵学校的首任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可以说对天水歩校的情况相当熟悉。交谈中,冼恒汉得知庆华厂就是生产三角标志56式冲锋枪的厂家时非常高兴。他说兰州军区所属部队陆军单兵装备大多是56式枪械,由于兰州军区地域广阔,气候条件恶劣,枪械损坏率高,维修十分不便。虽然各军分区都有枪械修理所,可是专业技术人员奇缺,机械设备简陋,缺乏零部件,不能承担大批量维修和翻新。如果庆华厂在天水建厂,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冼恒汉当即表示,兰州军区和甘肃省坚决支持庆华厂在天水步校建设大型枪厂,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坚决执行西北三线总指挥部和五机部的决定。冼恒汉的表态完成了组织上的工作程序,为庆华厂在天水步校内建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0日,五机部正式发布1969-7-20号文件,批准庆华厂选址甘肃省天水市建厂。

8月5日,西北三线总指挥部向甘肃革委会致电,同意黑龙江北安庆华厂在甘肃天水建设年产15万支冲锋枪厂。

8月20日至22日,五机部,西北三线总指挥部分别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汇报庆华厂在甘肃天水步兵学校建厂事宜。

9月1日,兰州军区发布命令,天水步兵学校留守人员必须在9月30日前全部撒离,并无条件向庆华厂移交学校所有设施和全部营具。

9月8日,甘肃省革委会发1969-9-8号文件,责令甘肃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组成以主任梁仁芥、副主任刘德夫、田浩、王观潮、呼育之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门协调庆华厂在天水步兵学校建厂工作。

9月20日,庆华厂选址小组更名为庆华厂天水筹建处。

9月21日,天水步兵学校开始向筹建处移交校内外的建筑设施,办公用品及营具。在校区内,步校的可用建筑也非常可观,从后来岷山厂的生产布局来看,真是节省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极大地缩短了投产时间。

9月27日上午11时,甘肃省革委会、兰州军区、西北三线总指挥部、五机部、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天水地委、市委、庆华厂、天水步兵学校等各方代表在天水步校办公大楼门前举行了交接仪式。随后,步兵学校人员全部撤离。

9月27日下午,黑龙江北安庆华厂天水筹建处正式挂牌,接管了天水歩兵学校。

1969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黑龙江省庆华厂(626厂)天水筹建处进驻解放军天水歩兵学校建厂。

时隔一年后的1970年10月,国家五机部下达文件,将甘肃天水正在筹建中的工厂剥离出庆华厂建制,直接划归五机部所属,由甘肃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管理。并更名为:五机部第5206工厂,对外称:天水岷山机械厂。

建成后的天水岷山机械厂,曾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枪械生产军工企业,号称西北第一冲锋枪厂。第一期工程初步形成一条年产20万支冲锋枪的生产线,二期工程要达到40万支的年生产能力。后来工厂又陆续增加了警用手枪,微型冲锋枪生产线。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高射机枪的平凉华丰机械厂并入天水岷山厂,使天水岷山厂拥有近四千名职工的大型军工企业,成为真正的西北第一枪厂。

1988 年,国营岷山机械厂与庆华厂等13家兵工厂一起划归首都钢铁公司,更名为首钢岷山机械厂。可遗憾的是,2006年前后,庆华厂和岷山机㭜厂等若干家兵工厂相继被宣布政策性破产,各自存在了数十、近百年的兵工厂在几经挣扎后、在几多无奈中消失了……

2020年4月29日晚,原天水岷山机械厂的大门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倒下了,岷山路37号的门牌号码,随着大门的倒下也随之消失。

“岷山路37号”,曾经是岷山机械厂在天水市岷山路上的门牌号码。当天晚上,很多岷山厂的老兵工们听到消息后赶到大门前时,施工围栏已经摆好,那里张贴着拆除布告。老人们都没有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看着即将被拆除的大门。

岷山路37号,见证了岷山机械厂的繁华与落寞,是所有岷山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岷山路37号,曾经历了太多的故事,虽说已是久远,但留给岷山厂兵工人不堪回首、挥之不去、值得回味的昨天。就在岷山厂大门被拆除的当晚,有人在全程录像。是啊。一个时代虽已成了过往,但人们还是想要留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还好,如今天水市已在这里兴建了岷山军工博物馆,这是西北第一家以军工枪厂为主题建设的博物馆。(2023年7月1日,作者用整个一上午的时间参观了这个博物馆,颇多感慨。)



岷山军工厂博物馆内展厅前言照片


岷山军工博物馆内的雕塑群像


岷山军工厂博物馆内展厅掠影


原岷山厂四车间的厂房被天水弘文园保留了下来,岷山军工博物馆就在这个宽三十米,长一百米、当年专门生产加工枪管的车间原址落成了。很多人不知道岷山厂的历史,记忆属于建设岷山厂的那些亲历者,属于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军工岁月,属于今天的天水岷山军工博物馆!

原岷山机械厂的老兵工人黄士德不忘初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岷山厂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挖掘、记录、整理、宣传和弘扬。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过:“岷山厂的四车间,是岷山人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个重要符号。在原四车间遗址上建成岷山军工博馆,让岷山厂创业者们有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家园,是对他们的一个最好安慰。”

说起岷山厂的今昔,黄士德的心里充满无限感慨:一个时代过去了,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很精彩。一个偶然,让岷山厂从陕西宝鸡来到了天水,成为西北第一枪厂,演绎了岷山厂从辉煌无限到黯然落幕的数十年时光。感谢那次偶遇!记住庆华厂那七位为建三线兵工厂选址的人员!感谢那个时代!

曾经的军工岁月已成为历史。如今岷山厂和当年选址、承建过岷山厂的庆华厂及众多兵工厂都没有了。但我想说的是:军工626厂(国营庆华工具厂)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积极包建、援建大小三线地区若干军工厂的功绩我们不可忘却;当年国防工业那些军工厂的历史、文化及精神,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此文内容系作者纪实文学《枪城丰碑》节选


作者简介:

南庆杰,笔名:南天。1972年12月8日,于甘肃省清水县参军,在贵州省原盘县特区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404大队服役,三线建设亲历者。后随部队转战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小青煤矿建设,退役后于1983年进入国有企业工作。自1985年一直从事国企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曾任辽宁铁煤集团大隆矿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办公室主任、辽宁铁法能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政研干部”称号。2015年9月退休。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12月正式出版散文集《南天梦笔》。2017年9月正式出版《乌蒙山下军旗红-三线老兵访谈录》一书,先后被国家图书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军科院图书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场馆收藏、展出。2019年12月,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中篇报告文学《煤海深处军旗红-中国煤炭工业战线第一支“野战军”纪实》获三等奖。现为辽宁省铁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会研究员、调兵山市“老战士宣讲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联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