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老兵南庆杰: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三线精神”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题记

有人说过,民族之所以为民族,就是因为她维系一种精神,并依靠这种精神的滋润激励承前启后,这个民族才有未来,这个国家才有未来。正是基于对这一说法的赞赏和对“三线精神”的极度关注,我今天想就中华民族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关系,特别是对“三线精神”谈一些自己浮浅的认识,并进行相对客观和比较理性的思考。意在抛砖引玉,愿与三线人共同探讨。



一、关于中华民族精神

毋庸置疑,我们无论是认识,还是探讨三线精神,都不能不谈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它是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并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即民族精神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曾做出了精辟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看似仅寥寥几十个字,但其内涵真可谓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我们每一个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那就是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热爱。历史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在外敌入侵时,才能团结一致,奋起抵抗,保家卫国。特别是在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自我牺牲的“抗战精神”,不仅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而且是我们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团结一致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内部矛盾时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十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世界华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而自豪,都有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可以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民族团结奋斗不息的历史。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二千多年的历史岁月里,尽管有分裂离乱,但团结统一则是发展的主流。可以说,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中国想要保持统一、繁荣、发展和富强,绝对离不开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同样,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各兄弟民族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和平共处、友好交往上。


而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民族性格和伦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所在。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勇敢更是值得崇尚的美德,勤劳和勇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要想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目标,既要有勤奋耕耘、艰苦奋斗的品格,又要有勇敢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缔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靠的就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筑民族性格的重要基石,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不断壮大。

以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五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灵魂。


二、对“三线建设”的认识与观察


古今中外的历史已经证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事业必然会孕育伟大的精神,那么,作为当年那个特殊时代的三线建设自然不会例外。而我们一直以来到底是如何表述“三线精神”的呢?这里想就我个人所见的三线精神,进行一个不予展开的简单罗列,供大家仔细咀嚼和揣摩,以便于领略其各自不同的含义。

重庆船舶人的表述为:让这种精神与文化尤其是三线军工人的“热爱党、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民族更好地发扬光大。因为那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军工精神一直支撑着他们前行。


同样作为军工企业的卫东机械厂用“艰苦奋斗,求实开拓,团结拼搏,振兴卫东”表述其精神。

三线企业锦江厂总结的锦江精神是:“爱国、爱厂,爱家,团结奋斗,敬业奉献”。

中航工业遵义5707厂职工口中的三线精神是:“艰苦创业”和“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

而我当年在基建工程兵41支队服役时,在盘县煤矿基地建设中,当得知出的煤是为了供攀枝花钢铁厂使用,大家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支队(师)年兵员2万多人,包括历年征兵入伍和退役者在内近4万名官兵在盘县10年的三线建设中,先后牺牲战友131名,说到精神,当时更多的时候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例如1972年12月13日,我们部队在盘县火铺矿斜井施工中,井下发生瓦斯突出,喷出煤量297吨,一次造成15人死亡。但战士们还是一如既往接着干。直到后来,在部队的各种对外宣传中,才逐渐归纳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表述。


其实,各自表述不一的“三线精神”,不仅在三线企业内和三线人口中的例子举不胜举,而且在相当多的出版物上和不同场合中都比比皆是。我想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上的部分发言为例讲述“三线精神”。中科院副院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我希望分会成立后,在钱海皓为会长的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积极发展会员,密切联系三线建设的亲历者、研究者和三线建设单位,抓紧收集、抢救、整理三线建设史料,深入进行三线建设史研究,广泛开展三线建设史学术交流活动,热情讴歌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秘书长郑有贵、常务理事陈东林和段娟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曾表述:“艰难困苦磨练出了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奋斗史。在三线建设中,建设者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为国家、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勇于付出乃至牺牲,以及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崇高精神。”原甘肃省三线办主任宫保军:“当前,我们研究三线,缅怀三线,宣传三线,起码能够起到使全国人民弘扬三线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原陕西省三线调整办公室副主任文纯祥曾表述为:“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奋斗不止”和“胸怀祖国,艰苦创业。”作家晓露:“三线人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精神,三线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三线人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都将作为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于世。”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炳军:“盘江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三线建设壮丽篇章,抒写了服务大局、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艰苦创业、务实求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盘江精神。盘江人为了国家利益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无怨无悔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盘江矿区的开发建设,如同一座丰碑,永远铭记着建设者的光辉业绩,永远矗立在盘江人的心中。”


而作为三线建设龙头的攀枝花和因三线而诞生的六盘水两座城市,对三线精神的表述都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王春才,也多次将三线精神概括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钱海皓在为2012年出版的《三线风云》作序中写道:“回眸当年,我们的三线建设者们,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在中华大地上谱写出一幅宏大壮丽的图景和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由此形成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2015年3月初,在攀枝花举行的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上,无论是与会者的发言和与会代表发表的《攀枝花共识》中,还是会后《参考消息》《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对三线精神的表述均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通过上述不厌其烦的罗列,我们不难看出一直以来对“三线精神”的表述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真可谓“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不用忌讳和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对“三线精神”的宣传与传承。


三、对民族精神与三线精神的思考


我们在认识了中华民族精神之后,并通过对三线精神的观察,就完全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客观的、理性的思考。


思考之一: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是最能感召炎黄子孙的精神旗帜。而企业则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支柱,其社会地位决定企业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我们的“三线精神”也不例外。因为“三线精神”承载着“三线文化”的基因,所以“三线精神”才是三线建设、三线企业和三线人的“魂”!


思考之二:三线建设50多年来,无论是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阶段,还是20多年的调整改造阶段,被称为“三线人”的参与者们用他们的青春、汗水乃至热血,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成就,而且也孕育了堪称伟大的“三线精神”!虽然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但仍然需要三线精神。就在我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三线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毋庸讳言,我们伟大的“三线精神”完全可以和早年的“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农垦精神”和后来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相提并论!

思考之三:针对“三线精神”表述各异的乱象,鉴于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三线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让所有关心三线建设研究的人们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炼、研究三线建设的精神文化精髓,让所有三线企业和三线人的精神,凝聚成为一个相对权威的、被三线企业和三线人认可的、让全社会接受的、统一表述的“三线精神”,然后通过三线建设研究会确定后用统一口径昭示天下,进而同时在权威媒体上,借助权威人士之口,或邀请权威人士(最好是国家级领导人)题词等方式公之于众。果能如此,则我坚信:我们的“三线精神”自然会与上述的“种种精神”并驾齐驱,也必然成为习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这一精神的形成,并不妨碍和影响各三线企业自身总结、形成的原企业精神的表述与宣扬。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三线精神”进行观察与思考之后,一定要尽快采取实际行动,努力做好上述具体工作。中央电视台文献专题片《大三线》导演刘洪浩曾说过:“三线精神将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食粮。”诚如斯言,三线建设的历史必将永载史册,“三线精神”必将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所有三线企业和三线人所希望看到的。


【文章原载南方出版社2017年版《乌蒙山下战旗红》】


作者简介


南庆杰,笔名:南天。1972年12月参军,在贵州省原盘县特区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第404大队服役,三线建设亲历者。后随部队转战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小青煤矿建设,1983年进入国有企业工作。198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多年来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当地和省市及国家级报刊,尤以杂文见长。是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12月正式出版散文集《南天梦笔》。自1985年一直从事国企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曾任辽宁铁煤集团大隆矿党委宣传部长、企业文化办公室主任、辽宁铁法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政研干部”称号。2015年9月退休。2017年9月正式出版《乌蒙山下军旗红----三线老兵访谈录》一书,先后被国家图书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科院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2019年12月,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中篇报告文学《煤海深处军旗红----中国煤炭工业战线第一支“野战军”纪实》获三等奖。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联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