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816工程是人民子弟兵五十四师永远的英雄纪念碑(上)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工程现已闻名海内外,该工程是我国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时期,为打破当时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经毛泽东主席同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简称五十四师)承建的一个“两弹一星”备战工程。当年五十四师官兵为保家卫国,硬是用原始简陋的工具(工兵锹,工兵镐、炸药、雷管、风钻)和传统施工方法(打眼、放炮、出碴、铺道),在白涛镇的大山腹部抠挖出一个“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奇迹!(曾任过五十四师工程科科长、后任南京工程兵学院院长的杜方淼将军在涪陵召开“永远的816座谈会”上曾形象地说:“816工程洞体是我们54师官兵用手抠出来的”)五十四师官兵浴血奋战长达八年,先后共有六万多名官兵参加了建设。当部队于1975年将最为艰巨、艰险的洞体开挖和工程被覆任务完成后,核工业部才安排所属222324公司相继进洞进行后续工程和工艺设备安装;816厂干部职工完成洞外的配套工程建设后做好了随时进洞投产的准备;交通部工程二处承担了乌江大桥和厂区道路的沟通修筑;涪陵当时10个县的老乡们也为816工程建设大军提供了粮油蔬菜和副食保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及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816工程在土建工程完成85%、安装工程完成60%、配套工程及生活实施基本建成、基建投资累计完成7.46亿元的情况下,1984年停建,2002年解密,20104月作为旅游项目向社会开放。作为国家的“天字第一号”工程一经被宣布开放旅游,立即就引起了世人关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神秘、神奇、神圣的显著特色让游客们都惊叹不已!

由于备战和保密需要,816工程修建在非常隐秘的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金子山体内。洞体顶部覆盖层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可以承受100万吨TNT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现远眺816工程,除山头上那根笔直的150米高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痕迹

 

 


 


 


 


 


 



 


 


 


但只要一踏进816洞口,其雄伟、壮观、神秘、神奇、神圣的显著特色就会扑面而来,尽管现在对外开放部分还不足三分之一,但已让游客们眼界大开,赞叹不已 

由于我国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成功地避免了一场侵略战争的发生,816工程开始为和平而建后又为和平而停,现化剑为犁开放旅游,更彰显了我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信心和力量。为使中外游客在旅游观光的视觉享受中更好地了解816工程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作为当年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感到有必要有义务来对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那一段艰苦创业奋斗史作一些实际情况介绍,以助于景区旅游业的开展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推进,同时也想以此文来感谢和解读央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三线》总顾问、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办公室王春才主任在2016年带领摄制组对开始并没有列入拍摄计划的816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后所发出的由衷赞叹:“伟大的816工程是五十四师永远的英雄纪念碑!”

 


 


 

央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三线》总顾问、原国家计委三线办王春才主任(右2)亲笔题词:”伟大的816工程是五十四师永远的英雄纪念碑“;《大三线》总导演刘洪浩(右1)也题了词:“一支神秘部队,一群无名英雄,一个个惊世工程,一颗颗赤子之心”

20165月,82岁王春才主任带领《大三线》摄制组专程到白涛对816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在认真听取了当年众多建设者的回忆讲述、特别是聆听到几位五十四师暮年老兵的感人回顾后不由得流出了热泪,深受教育和启发,使摄制组明确认识到:816工程作为当年国家的有备无患工程,其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体现了当时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其建设过程体现了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中华儿女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其秘密兴建与停建的18年正好反映了三线建设开始与结束的这一段历史,可谓是中国三线建设“活”的历史教科书;尤其是五十四师这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工程部队,在大西北核基地建设中就已战功赫赫,转战大西南后在三线建设中又立新功,广大官兵在816工程建设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那些感人场面催人泪下,如果人民子弟兵的这种爱国主义拼搏、奉献精神在816工程解密后还是得不到宣传,那不仅会使整个816工程黯然失色(816工程失去历史文化背景和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就会被一些人说成是烂尾工程),国人也会于心不忍,所以摄制组又经过重新研究后,决定对816工程也进行重点拍摄。

 


 


 


816工程及其建设者工程兵五十四师终于通过《大三线》第七集“核武风云”宣传到了央视{国家记忆}栏目


 一、当年火热的816工程工地曾是打破美苏超级大国核垄断、核讹诈最隐秘的战场

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苏关系破裂,帝修反掀起反华大合唱,当时苏修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武装冲突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又讨论了要用外科手术打击消灭中国核基地的计划;此时美国也抛出《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绝密报告,扬言也要袭击我国建成的核基地,战争一触即发。当时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迅速做出决策,将党和国家的战略重点转向“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提高警惕、准备打仗”上来。对我国而言,前苏联援助建立起来的那点极为有限的核基地已无密可保,为了国家安危,党中央决定在我国的内陆腹地,也即“大三线”,在那前苏联不知道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先“克隆”一个新的核武器工厂,而这新基地需“靠山、分散、隐蔽”,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816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经过多地勘察比较,最后才将选址确定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当时为四川省涪陵县白涛镇)。816厂随即开始组建,人员主要从前苏联帮助建设起来的甘肃404厂和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优秀技术骨干中选调。为保密起见,当时816厂对外称国营建新机械厂。

 


 


816工程选址确定后,由于此任务异常艰巨和紧迫,二机部便将其列为军内工程交由部队来完成,中央军委接受任务后下达命令让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来承担,而当时五十四师的所属团队还都分散在甘肃、新疆、青海、四川等“两弹一星”基地。196610月五十四师师长唐人和参谋长隋常全奉命到涪陵接受任务后立即调遣部队相继往涪陵进发。101团(代号8042部队)是196611月从青海海晏第一批进入816工程工地的,据101团安装连1965年入伍的甘肃老兵侯富生回忆:“1966年上半年,我团在青海海晏担负修建221基地洞库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转入设备安装阶段……196610月我团开始从上到下做移防动员准备,具体到什么地点当时保密。1028日在团前指的带领下,一营二连和我安装连为先遣队伍,从221厂火车站乘坐闷罐车(装备物资都是同类车,人乘坐车皮内设两层,铺麦草,战士调侃为软卧,一排一个车皮)途经西宁、兰州、宝鸡、成都、重庆,历经七个昼夜才到达九龙坡火车站。我们卸车后当日又在九龙坡码头换乘轮船(人、物同船)顺长江而下到涪陵,坐的是大船。从涪陵到白涛是逆乌江水而上,我们又换为小船,115日上午到达白涛。当时的白涛码头非常简陋,物资、装备卸船全靠人工体力搬运,最要命的是从白涛码头到临时驻地还有一公里的路程,由于无路又无任何运输工具,物资装备全得靠人抬、手提、肩扛、背驮,我们每人来回搬运了数十趟,当天又下大雨,干部战士身上的雨水、汗水、泪水已难以分清,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没人叫苦叫累。当时连队百十号人的吃、喝、拉、撒、住还没有着落,大家都很着急,一是急晚上住的帐篷无处搭,经商议最后决定搭建在刚收过的稻田地里,床下都是水坑和泥巴;二是急炊事班无处做饭,在帐篷里做不了,只能露天垒灶做饭,‘三石一顶锅’,天又下雨,只得在灶顶搭盖席棚,当天我们只是吃了一顿无菜的饭,因为白涛小镇供应不了几百号人的蔬菜。好在厕所用草席围成圈就能用,因为都是男兵,小便就更随意了。由于我们是从西北高原移防来的,着装还是头戴皮帽,身着皮大衣,脚蹬大头毛皮鞋,加上高原紫外线照射留下的脸红、皮肤黝黑等显著标志,当地老百姓称我们是‘藏兵’。当时白涛正值雨季,我们的皮大衣、大头鞋不但能当作雨衣和雨鞋,而且还能御寒。更为困难的是白涛驻地无水、无电、无路,更谈不上洗澡了。衣服每天都浸泡在雨水中,长期的阴天导致大家身上的衣服都发霉长出了绿毛,散发出刺鼻的臭味。经过10多天的紧张准备,生活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部队开始修路、拉电、接水,挖山、平地、修建营房,原则上是先建炊事班、连部、厕所,后建宿舍。我们团其他部队也在三个月内陆续来到工地。建勤工作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开始为816工地开工做准备,搞‘三通一平’,工地的水、电、风管准备全是我们安装连干的。19672816工程的洞体开挖正式开始,并没有典礼和剪彩仪式,当时从上到下的普遍说法是:要为‘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吃好饭、睡好觉,尽快建好816工程’”。


816工程刚开工时

五十四师123团(代号7983部队)和125团(代号8040部队)是在突击完成绵阳902基地所承担的任务后分别于1968年底和1969年初进场的。103团(代号7985部队)在完成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任务后也于1970年最后一批进场。大部队进入工区后就都迅速投入到了战备施工中,当时的口号很响亮:“争分夺秒建三线,彻底埋葬帝修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献身国防,保家卫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五十四师驻涪陵地区丰都县的支左部队同县革委领导们合影

 

816工程开工后正顺利推进,想不到涪陵当地“文革”形势越来越严峻,两派武斗开始,而且逐步升级,甚至还出现了抢夺部队武器事件,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816工程只是开挖出一条探洞后就不得不停了下来,部队又奉命去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重点是做平息武斗,收缴造反派武器,帮助地方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等工作。直到19694816工程才又正式开工,还举行了开工仪式。为将这耽误了的两年时间抢回来,部队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并组织开展了816工程施工大会战。

 


816工程大会战坑道内施工现场

部队组织施工大会战时,五十四师师长已由姚家俊接任,政治委员前期为黄鹤寿、后期为夏美乾。当时各团队的任务分工很明确:101团为主攻团,由团长(王正田、杨广顺、范吉昌先后接任)、政委(李华禄、郭建民、张栋先后接任)率领,主要担负816工程16部分(工程主体)的坑道掘扩和被覆任务;125团由团长(吴进茂、张德坤先后接任)、政委(刘庆祥、张效华先后接任)率领,主要担负816工程18部分(化学处理部分)的坑道掘扩和被覆任务;103团由团长(王有亭、王希发、刘福杰先后接任)、政委(李俊杰、王阳明先后接任)率领,一个营负责竖井开挖,一个营负责坑外保障任务,另两个营分别加强101团和125团施工;123团由团长(王秉璋、赵洪敏、马全贵先后接任)、政委(纪常胜、刘永义、王久本、刘庆增先后接任)率领,担负了乌江到工程主体3.6公里长引水洞的掘扩和被覆任务。当时四个团的编制为:101团和125团为甲种编制,每团编制4600人,辖四个工兵营和一个机械营,每个工兵营辖四个工兵连,机械营辖四个机械连;103团和123团为乙种编制,每团编制3800人,也是三个工兵营和一个机械营,但每个工兵营辖五个工兵连队,机械营辖三个机械连队;各团包括直属队均有27个正连级单位,工兵连的编制为四个排,每个排四个班;师机关直属队还编有安装营、修理营、汽车营、教导队、特务连、通信连、运输连、司机教导连、加工连、勤务连、储备库、医院等机构,担负着整个施工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全师当时编制为18977人(干部1526、战士17451),但由于工程任务异常繁重,容许超编,总兵力实际有两万五千余人,都同时奋战在816工程工区内。

 


当年816工程施工兵力部署图:101团负责图中红色部分、103团负责绿色部分、125团负责兰色部分、123团负责主供水管道部分

施工会战进入高潮时,每天在白涛金子山体内参加施工的建制连队多达60余个,同时展开在100多个施工作业面上,那场面之浩大,仿佛又在打一场“淮海大战”。五十四师官兵们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加速施工进度,到处是一派战天斗地的感人景象。


816工程大会战开始后,洞体外也可看到壮观的施工场面

金子山体外的施工场面同样也非常感人,尤其是入夜之后看到的场面更加壮观:当你站在高处向工地眺望,那金子山下,白涛河边,灯火通明,星光灿烂,宛如山城重庆的繁华夜景一般;那川流不息的运碴车辆,那南来北往的小火车专列,那奋战在坑口值班室、发电机房、水泵房、空压机房、炸药加工房、坑口装渣电铲旁、倒渣场、拌和场……的千军万马,那车辆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还有那广播声,仿佛五十四师官兵们在这大山深处已奏响、正上演着一曲雄壮的交响乐章。那的确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确实是保家卫国的又一个隐秘战场!(待续)



本文资料来源于反映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史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修订版 73.8万字)一书,军委主席办公室收到本书后回信称:“珍贵的工程兵历史资料”。作者陈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