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专家学者来洛研讨“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发言摘编






李殿仁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顾问


研讨会现场


纪念馆馆长郭武军(右一)陪同参观展览


郑有贵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杨文礼 原工程兵五十四师101团团长


陈东林 当代中国研究所原第一编研部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徐明义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攀枝花市政协原副主席


范瑛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坐落在伊川县江左镇周村的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由“出彩河南人”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武军自费筹建。纪念馆通过64块图文并茂的展板,以及历史照片、奖状、锦旗等600多件老物件,全面反映了工程兵五十四师从1961年成立至1982年撤编,21年间为“两弹一星”特种工程和三线建设战备工程作出的巨大贡献。该馆202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走进它,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使它成为弘扬“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的“活教材”,打造了时代精神高地。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于2022年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授予洛阳国防教育基地称号,2023年被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予河南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称号。

牡丹花开迎嘉宾。4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和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主办、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和伊川县洛成退役军人服务协会承办的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和“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研讨会,在为“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工程兵五十四师成立地洛阳成功举办。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历史亲历者踊跃发言,深入挖掘“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阐释和传承其中的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本报特将研讨交流环节嘉宾的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充分认识三线建设的伟大成就

李殿仁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顾问

郭武军建造的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打造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他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军人情结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说到三线建设,说到“两弹一星”建设,这都是我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丰碑。三线建设的意义至少有五个:

第一,粉碎了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企图,避免了人民遭受战争之苦,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第二,调整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大三线建设中部分工厂和科研院所从一线搬迁到三线,并在三线建立交通、科研、生产基地,极大提高了西部生产力水平,带动了西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缩小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使大西北大西南改变了面貌。第三,扎扎实实推进了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聚集提升。好人好马上三线,无论是国防科技、高精尖装备人才,还是理工农医人才,都是历史性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既是三线建设的骨干力量又是与东部地区优势互补的人才方阵,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浩荡大军。第四,培育了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红色文化特色的三线精神,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是战斗在三线各个岗位上的干部群众知识分子用血汗浇灌出来的、用生命铸造出来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学习继承发扬光大。第五,原来没有想到的现在看到了得到了,那就是为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精神财富化为前进的动力

郑有贵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工程兵五十四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在‘两弹一星’与三线工程建设中立下了不朽功勋,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参观了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后在留言簿上题词。21年间,工程兵五十四师的主要任务是为“两弹一星”基地做窝,先后参建了酒泉导弹卫星发射基地、816地下工程等。其中,816地下工程这个为了和平而建的工程,20世纪80年代又为了和平而停建。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之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之人,向他们致敬和学习。

郭武军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甘做“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与三线建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中华儿女战胜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为“两弹一星”做窝立下大功

杨文礼 原工程兵五十四师101团团长

工程兵五十四师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是专门为“两弹一星”做窝的部队。1961年4月,特种工程指挥部经请示中央军委批准,在洛阳周公庙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54师”。自组建之日起,就在中央军委和工程兵总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为“两弹一星”建设的伟大征程,从祖国西北到西南,为“两弹一星”做窝。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用青春的血汗,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工程兵五十四师的丰功伟绩,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1965年元旦之夜,毛泽东主席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来到一片星光闪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间。毛主席走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面前时停了下来。他一手握住陈士榘将军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将军,笑着说:“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这是对从事“两弹一星”事业的千千万万将士的最高褒奖。


红色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

陈东林 当代中国研究所原第一编研部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两弹一星”工程与三线建设有机相连,“两弹一星”精神与三线建设精神一脉相承。两者都是保卫国家的重大事件。邓小平说,没有原子弹,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同样,没有三线建设,就难以保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通过“两弹一星”的研制,我国在西部建立起了核武器研制企业,这只是少数;更多的是通过三线建设,建成的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等众多三线企业,构成了西部工业基础。没有工业现代化,难以实现国防科技和农业的现代化,是建不起现代化强国的。三线建设就是抓基础工业和国防科技,这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基本路径。

“两弹一星”与三线建设精神,都是红色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这句名言,成为几千万三线建设者的真实写照。工程兵五十四师官兵身上同时具有“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两种宝贵精神,是最好的传承人。马兰基地和816地下工程等基地,都是工程兵五十四师的重要贡献。今天,郭武军以一己之力把这座历史纪念碑立起来了,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播下了种子,让“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千秋万代传承!


传承三线精神 厚植三线文化

徐明义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攀枝花市政协原副主席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给攀枝花镌刻上了火红的时代烙印,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产。三线文化是攀枝花的根,三线企业是攀枝花的本,三线精神是攀枝花的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5年12月8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筑牢了文化阵地,打造了文化高地。截至目前,博物馆共接待各类参观者数百万人次,深入学校、部队、社区、机关开展三线文化讲座、专题展览、研学实践等主题活动219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攀枝花将继续弘扬三线精神,庚续红色血脉,讲好攀枝花故事,努力打造国家级三线文化品牌。


铭记工程兵五十四师丰功伟绩

范瑛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历史是依靠记忆而存在的,而记忆的延续需要情感的维系与认同。工程兵五十四师为国之重器做窝的光辉业绩将永久地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官兵们无数英雄事迹拥有着感动人心的力量,与“两弹一星”精神相辉映,拥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其情感力量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书写,他们的功勋需要被铭记,他们的境况也值得被关注。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虽然不大,但确是工程兵五十四师的纪念丰碑和精神家园。

三线建设在中国西部地区建设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这些规模不同、特色各异的工业城市分布于内陆腹地,不仅极大地拉动了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重铸了当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结构。三线时期的工业建设尚有许多未尽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严谨细致的研究是最好的致敬和纪念。


来源: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