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盘江股份三线建设文化馆纪实

图/文 何维江


龙年岁初,先后两次参观盘江股份三线建设文化馆,漫观细品,感悟颇深。

走近这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文化馆,仿佛走进了中国三线建设的浓缩历史,从中领略了西南地区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艰难历程,让人再次重拾盘江矿区发展的历史记忆,接受一次心灵深处的三线文化洗礼。




是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涵养核心价值之“源”。“三线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凝聚着盘江人奋勇向前的文化之魂,盘江股份三线文化馆正是这样一个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精神的重要窗口。

之所以说盘江股份三线文化馆是三线建设浓缩的历史,是因为在这仅有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可以领略从“三线”建设中走来的盘江矿区的发展变迁,浏览“三线精神”历久弥新的旧时光与新故事,感受盘江矿区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文化馆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主题是“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流动的乐章代表着盘江在党的引领下赓续“三线精神”,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煤炭主业;矿灯矿帽象征着三线人汇聚盘江,不畏艰辛、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在盘江历史沿革展示墙面,盘江股份最初建立以及各时期发展演变的大事记依次呈现。1965年盘县矿区建设指挥部筹备处成立,到成立盘县矿区指挥部,再到1970年成立盘县矿务局,1972年更名为盘江矿务局的发展演变过程。随后,为响应国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号召,1996年依法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盘江煤电集团。1999年,盘江煤电集团与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煤炭工业部、重庆设计研究院等七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刚成立时,仅包括火烧铺矿、老屋基矿、老屋基选煤厂及月亮田矿、山脚树矿的选煤车间,2000年在盘县干沟桥揭牌;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江南地区第一家上市煤企;2009年,全面吸收盘江煤电集团煤炭主业资产。到了2010年,盘江集团迁至贵阳,自此盘江股份在盘州运营发展。2023年,组建贵州省管大二型中共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回首过往半个多世纪,盘江的历史犹如一本厚重的书籍,写满了奋斗与荣光。




三线建设以来,各级领导对盘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先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到盘江视察指导工作。1966年6月,彭德怀到盘县矿区视察了盘县矿区建设指挥部、土城矿井小云尚工地、月亮田矿井、老屋基矿井施工现场,并出席了盘县会议,彭德怀的盘江之行给盘县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11月,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谷牧到盘县矿区考察,他对盘县矿区建设十分关心,强调要大力支援煤矿,把盘县矿区搞起来。1985年7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到火烧铺矿考察,在他的亲切关怀下,省汽车运输公司贵阳客车站与盘江矿务局联系,从八月十五日起增设盘江矿务局到贵阳的客运业务。客车开通以来,成为当时职工群众去贵阳出差、旅游乘坐的交通工具,受到职工群众欢迎。198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盘县特区视察,做出了煤炭要就地消化,要搞多种经营的重要指示。199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经理邹家华出席南昆铁路(贵州段)开工典礼,并到盘江矿务局视察,听取宋福林局长的工作汇报后,他高兴地说:“我赞同你们的发展规划,大胆干吧。”盘江之行,给邹副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欣然挥毫为盘江矿区题词——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199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到盘江矿区考察。2010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到盘南煤炭公司调研慰问。




文化馆第一篇章是“应势而生——一段史诗诉说三线故事”。本篇章全面讲述了中国、贵州、六盘水、盘江三线建设的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在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军事压力、战争挑衅和侵略威胁的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调整对内、对外政策。提出了对外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方针;对内决定开始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是指建设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小三线建设是指建设以轻武器为主的一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战略后方地区。在三线建设图图标上,清晰地看到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搬迁主要方向、主要建设成就以及主要铁路建设等情况,直观地感受到三线建设对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

在这个篇章里,有一幅以41支队建队授旗典礼为元素进行创作的艺术油画,生动地反映出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在毛主席的指引下,汇聚三线地区,开展三线建设的感人场景。




在贵州三线建设和六盘水三线建设展示墙上。贵州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在“三线”建设期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国防科技工业、能源保障以及机械、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建成了061航天工业基地、011航空工业基地、083电子工业基地、六盘水能源基地等,修建了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等交通干线,为贵州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开始从根本上改变贵州“一穷二白”的面貌。

六盘水市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三线建设,六盘水市是一个随三线建设而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1967年7月,在四川西昌召开三线建设长远规划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建设与攀枝花钢铁基地互相配套的六盘水煤炭基地,这使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成为了大西南三线建设中的核心,并获取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此期间,相继建成了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等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构建了以煤炭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推动着六盘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六盘水市就此应运而生。也使贵州也成为了长江以南唯一一个可以输出煤炭的省份。

六盘水三线建设,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支持。1965年11月,邓小平到六枝视察时,谈到六盘水煤矿基地很重要,要大力建设,这为六盘水的建设发展绘制了蓝图,后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相继给予发展的建设要求。




在盘江三线建设展示区,重点介绍盘江矿区建设情况,盘江矿区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境内,矿区面积706平方公里,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处,是贵州省西大门,有着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的煤矿资源。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威红段、212省道等铁路、公路在矿区内穿梭通行。地理之利、资源之优、交通之便等因素为盘江矿区的开发、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盘江“三线”建设正式开发投产前,就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开发矿区第一步是查明矿产资源储藏情况,从1956年至1966年,陆续有西南煤田勘探局采样大队二分队及地质八队、重庆煤矿设计院等多家勘探队到盘县矿区勘探,并提供了多份勘探报告,为盘县矿区开发提供了依据。盘县矿区总体规划范围分为:盘西矿区、盘东矿区、土东矿区、盘南矿区。盘西矿区是盘县矿区主体,从南到北包括火烧铺矿、老屋基矿、山脚树矿、月亮田矿、土城矿,老屋基选煤厂、火烧铺选煤厂等。结合地质勘探报告他们还为开发建设做了详细规划设计。1965年6月24日,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在盘县召开会议商讨规划内容,初步确定了盘西矿区开发建设方案。同时,编制完成《盘西矿区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地质、设计、技术、建设规模等内容,为盘县矿区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在盘江矿区内部进行前期准备及建设规划的同时,为响应国家煤炭部号召,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纷纷奔赴盘县矿区。他们日夜奋战,成为了盘县矿区的“探路人”。这里有一幅1964至1966年各地建设单位人员奔赴盘县的示意图,从此图,可以看出当时集结在盘县的建设单位和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在展区,有一幅三线建设前期地质勘探场景,该场景采用了二维半场景雕塑的展示手法,生动还原建设者在荒山野岭中勘测和搬运勘探器材的画面,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迎雨冒雪、不畏孤独是他们的人生宣言,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盘县矿区开发奠定了有力基础。




在盘县矿区进行开发建设时,为解决供电、交通运输以及煤炭外运等问题,先后开展了电力、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1965年至1974年间,陆续完成了盘关小电站、火烧铺电厂、盘关变电站、盘西铁路支线、两土公路、盘水公路等基础建设,为盘江三线建设发展提供了便利。

1965年12月8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计划在盘县矿区开发小井13处,年生产能力161万吨。1965年12月下旬,盘县矿区第一个小井在火烧铺李子树井区开工。1966年1月,李子树小井出煤。1966年2月20日,盘县小井开发处成立,开发处机关设在山脚树,下辖火烧铺、山脚树、月亮田3个小井井区。1966年6月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根据煤炭部指示,决定撤销小井开发处机构,将其与各矿区指挥部生产处或生产筹备处合并。盘县矿区的小井开发建设,是在极其艰难条件下进行的。当时没有动力电,用的是手镐刨煤,手摇风机送风,人力水泵排水,手推胶轮小车运输,煤油马灯照明,住的是四处透光的竹笆房子,喝的是稻田水。尽管如此,到1966年6月小井开发处撤销,各小井井区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建设任务。1966年初,正当盘县矿区建设热火朝天地进行时,煤炭部参照铁道兵的建制,制定了一个关于将煤矿施工队军事化管理的方案。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建军原则,盘县矿区指挥部及其工程处改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支队辖7个大队(团级)和10个独立区队。8月1日,正式建立41支队。41支队自1966年8月创建至撤离,为盘江矿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全体官兵英勇奋战、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不惜流汗流血,甚至献出生命。在建设盘江矿区的过程中,共有101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许际直等人的故事感人至深。




1966年10月,煤炭部西南煤矿生产准备会议在六枝召开,会议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对口落实了矿井生产准备人员。会议决定,由开滦矿务局负责火烧铺矿、鸡西矿务局负责老屋基矿、井陉矿务局负责月亮田矿、峰峰矿务局负责土城矿的生产准备工作。峰峰矿务局和开滦矿务局抽调人员组建盘县矿务局机关及附属单位。会议对抽调人员定员、培训和调派形式、条件、时间等作了要求。1967年初,调派人员相继抵达矿区。1970年5月26日,“盘县矿务局”正式成立。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就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该信后被称为“五七指示”。在指示中,毛泽东提出军队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军事、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把各行各业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口号风行全国。五七干校、五七农场、五七砖厂,五七连、五七大队、五七工人等也在盘县矿务局产生。在盘江矿区的开发建设历程中,夺煤保钢大会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69年12月4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在接见攀枝花钢铁厂建设项目代表时,对“三线”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地“以大局为重,以‘三线’建设为重”“要政治挂帅,全力以赴,保证1970年7月1日以前渡口出铁”。周恩来的指示,拯救了处于危机的西南“三线”建设,盘县矿区的建设也因此出现转机。自1970年起,盘县矿区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积极学习大庆经验,掀起了夺煤保钢大会战。此次会战涉及矿井建设生产调整、铁路建设,以及水泥厂、汽修厂、洗煤厂等配套单位建设等多个方面,使矿区基建工作得到加速推进。1971年8月11日,火烧铺矿平硐正式投产,标志着盘县矿务局开始转入生产阶段。




“三线建设”时期,盘县矿区主要建设有五座矿井。其中,火烧铺矿,于1966年3月开工建设,1971年8月投产,是盘县矿区第一个移交生产的大矿;老屋基矿,是盘县矿区唯一一座采用竖井开拓的煤矿;山脚树矿,是盘江矿务局唯一一座自建矿井;月亮田矿,于1966年3月开工,1971年12月移交,在移交两年后恢复生产;土城矿的建设过程最为艰难,从1966年9月开工,在历经了18年“三下四上”的曲折历程才得以竣工移交。

盘县矿区为了延长煤炭开采和洗煤加工产业链以及为矿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建设了火烧铺选煤厂、老屋基选煤厂、机电修配厂、汽车修配厂等大量配套设施。同时,为了满足广大职工日常生活及教育卫生需求,还建设了盘江高中、技工学校以及各矿子弟学校、盘江矿务局总医院及各矿医院、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医疗机构,做到从方方面面为职工提供便利服务。一批批建设者的到来,一对对矿井的建成投产,为盘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




在文化馆,有一个盘江矿区生产生活的模型沙盘,充分展示了“三线”时期为了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人们扎根大山里,在艰苦环境下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景。场景上方显示屏展示的是矿务局及五矿原煤产量、经济指数、建设投资等各种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盘江矿区建设初具规模。

在“时光照相馆”中,储存着矿区工人的各种生产、生活痕迹。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左侧展墙上有茶缸水杯、收音机等各种老式物件,这些都是当时职工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间胶片盒子矩阵中放置各种老照片,涵盖了生产、生活、医疗、教育、后勤等九个方面,大家可以近距离通过矩阵上的盒子进行观看,感受当年“三线”建设者的热血青春。在周边贴的是三线建设者与盘江的故事报道。

在“职工俱乐部”中,陈列了各种当时矿工观看的绘本、影像磁带、书籍,这是当年矿区工人忙碌之余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在此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影像播放装置,播放各种记录“三线”建设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讲述了“三线”建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

文化馆里有一个三线万花筒艺术装置让人难忘,万花筒上闪耀着盘江三线人典型代表的名字,他们的青春如同这个绚烂的万花筒,在盘江留下了耀眼光芒。他们传递出的情感和精神,就像不断辐开来的光影,照耀着、感动着一代代盘江人。

在三线群英墙上,三线人图片矩阵结合老电视图片播放形式,展示了目前能找到的盘江矿区三线建设者照片。这些三线建设者从大江南北而来,最终扎根此地,让“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成为这里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在第二篇章“顺势而为——一种精神铸就企业之魂”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波澜壮阔的企业体制改革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盘江人也在这场大潮中顺势而为。盘江的企业改革,相对贵州煤炭行业而言,起步早、动作快、力度大、内容全、收效好。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包含了三年盈亏包干、投入产出总承包两个阶段;用工制度改革主要分为农民轮换工、劳动合同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三个阶段;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从1995年初正式启动,至1997年7月1日盘江煤电(集团)有责任公司挂牌运行,象征着盘江煤电正式进入市场经济。除了上述改革内容,盘江改革还包括干部人事、产业结构、医疗、住房等其他系列配套改革,大家可以通过点击触控屏自由观看。

随着盘江的不断发展壮大,为进一步满足生产需求,创造更好发展条件,盘江矿务局于1998年搬迁至干沟桥中心区。我们身后是干沟桥建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俯瞰对比图,从这三张图片中能明显看出干沟桥日新月异的变化。

盘江的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我们可以从原盘江矿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宋福林答中国煤炭报记者问可以得到答案。宋局长“干煤矿不一定都亏本”的坚定信念,为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贵州乃至西南不能建大型、特大型矿井,不能搞综合机械化、煤矿不能盈利的结论。也为后来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创造了条件。




在第三篇章“乘势而上——一颗初心擘画盘江新篇”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盘江股份简介及上市沿革,我们以流动的拖长江灯箱为点缀,将盘江股份上市沿革一一呈现,盘江股份从三线建设中会战在拖长江畔,一路走来,沿着拖长江不断发展壮大。在盘江股份组织机构图上,对盘江历任领导及现任领导作了介绍。

展厅里,有一个光影沙盘和数字大屏,从沙盘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盘江现有的8对生产矿井、2对在建矿井、7座选煤厂、2座在建电厂以及1座矸石发电厂。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数字大屏结合光影沙盘播放“千里乌金 璀璨辉煌”主题影片,全面了解盘江股份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盘江股份是党领导的经济组织,兼具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来到的“红色基因”部分,展示了盘江股份始终坚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党的建设方面,盘江股份将党的建设写入《公司章程》,积极开展党代会、党委会以及主题党日活动;在党建创新方面,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清单化管理、品牌化创建、项目化打造、规范化融入、智慧化赋能等工作,创新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结图介绍);为广大职工提供各种生活便利,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盘江股份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积极开展各种工会、共青团活动,为公司发展凝聚力量。

盘江股份始终坚持“地企共建、共同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国企责任和社会担当,在安全生产、电煤保供(2021年保供电煤881万吨、2022年保供电煤960万吨)、扶贫攻坚、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带动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文化强企”部分。盘江股份深耕文化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蕴,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实践,举办了职工运动会、元宵灯展、主题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创建了新时代盘江股份微信公众号、盘江新闻等多个宣传媒体,开展了感动盘江人物、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矿工之星等评选活动。盘江股份一直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为盘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通过光影,展示的是盘江股份办公楼,盘南煤炭、火烧铺矿、金佳矿、山脚树矿、月亮田矿、土城矿等及干沟桥盘江文化园、九重天安塔等地标性建筑的航拍图。这些航拍图与前面矿区建设初期干打垒住房、周边生活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充分展示盘江股份在践行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理念、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作出的成绩。盘江文化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经六盘水市评审认定,盘江文化园被命名为2022年度六盘水市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度,就成功接待20次省市领导参观调研,以可见、可感、可听的方式成为盘江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盘江股份坚持以“做强做优做大一个主业、努力推动两大任务、科学布局下游三大产业、努力提升四种能力、力争实现五大突破”为总体目标,在产业、安全、品牌、改革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规划,力争到2025年为贵州能源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盘江股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持续推动煤炭主业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规模及效益快速增长,2022年实现总资产达到300.45亿元;煤炭供给保障能力逐步增强,2022年煤炭产量达到1507.92万吨;在经营管理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节能环保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一个廊道之中,该廊道模拟还原了矿井巷道情景。左边是液压支架模型,右边是煤壁,前面是采煤机模型和刮板运输机。在此,可以通过开放设计,观看一楼盘江三线建设时期部分场景。盘江股份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强四化建设投入,在采煤技术、掘进技术、支护技术、智能化创新等方面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采煤技术为例,从1971年投产开始炮采到2009年全面实现机采我们用了38年。

2014年3月18日,土城矿采四区15910少人综采工作面正式安装,成为盘江第一个少人综采工作面;2019年3月30日,盘南煤炭公司12511综采智能化工作面通过贵州省能源局专家组验收合格,是首套贵州造智能综采工作面设备,开启了贵州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装备使用新篇章;仅2022年,公司就购置了综采设备15套、综掘设备29台、大功率钻机53台、柴油机单轨吊机车31台,进一步提升生产装备水平。建成了首个井下5G无线通讯系统。广泛推广使用巷道修复机、卧底机、水仓清淤机、矿车清挖机、喷浆自动上料机等矿用小型机械装备,替代人工作业,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效益。




掘进技术发展方面,20世纪70年代前期全部采用炮掘即放炮爆破和人工装运;1986年11月18日,盘江从国外引进第一台综合掘进机(MT-90卧底机)在火烧铺矿投人使用;2005年后,国产综掘机在各矿普遍推广使用,到2010年时,成为全公司最主要的掘进工具;2021年8月,公司引进首台EBZ280D智能型悬臂式掘进机,在山脚树矿214运输斜巷进行作业,12月,214运输斜巷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通过省能源专家组验收,成为集团第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随后,公司加大智能化综掘机引进力度。至2022年,公司掘进装载机械化率达到近90%。在巷道支护方面,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砌碹和全木支护,逐步发展为金属支护;1982年开始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1988年锚喷支护开始在山脚树矿应用,并逐步大面积推广锚喷支护。锚网、锚杆、锚索、锚杆+锚索等支护形式在不同的巷道和地质条件中使用。现在公司主要以锚网索+架棚+铁背板+喷浆+注浆“五联合”支护为主,并在积极探索其它更先进的支护方式。

通过全息投影摇感互动装置,观看智能化综采、智能化综掘、智能化干选、智能化机器人等各种智能化生产工作场景,对盘江股份的智能化采煤技术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盘江股份获得的各种省级、国家级荣誉证书,这些奖章既是对盘江股份的认可,也彰显了盘江股份的悠久底蕴。

回首盘江股份发展历程,三线精神影响深远,展望盘江股份未来发展,三线精神将持续盛放。相信在未来新征程中,在党的领导下,盘江股份将奋勇前进,为贵州能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来源:六盘水市三线文化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