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过去,面向未来——《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读后感

李世健



三线建设,从1964年党中央决策开始,历经三个五年计划的艰苦奋斗,先后建成了钢铁基地、煤炭基地、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航空工业基地、航天工业基地、核工业基地、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直升机基地、汽车制造厂、葛洲坝水利工程、火力发电厂、水电站等等。


作为曾经的四川航天工业的一员,我90年代初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航天工作了25年,先后在基地机关、雷达研究所、民品公司工作过,亲历了航天基地在大巴山里的军品生产和民品开发,97年三线调整搬迁到了成都市龙泉驿、7306雷达研究所的海防导弹弹上雷达研发和民品的改革改制以及基地民品公司的做大做强等等。


晓露的新作《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我读了一部分,有三篇文章印象很深刻。一篇是《木钟、手铐和许豆腐》,另一篇是《天兴仪表——崛起的中国兵工车用零部件行业小巨人》,还有一篇是《业余时间全是学习》。这三篇文章,一是写了三线军工企业开发民品的艰难曲折的故事,二是书写和记录了天兴厂的高光时刻,三是学习改变命运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联想到我们航天062、064基地开发民品的事情,真是感慨万千,一言难尽。那时候,几乎全部的工厂和研究所,包括在万源白沙工农区的战略导弹和火箭总装厂(7102厂)在内,在国家军转民和以民养军总方针的指引下,开发过汽车、减震器、塑压件、真空助力器、驻车制动器、汽车变速杆、汽车离合器、水泵、机油泵、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梳棉机、细纱机、剑杆织布机、纺机配件、家用电表、闭门器等等,民品品种的编号超过100种。


到现在,还能继续生产经营的只有航天模塑、九鼎公司的减震器、航天世源的汽车离合器和泸州692厂的石油火工品。总之,三线军工企业在民品开发和生产经营上走过了太多的弯路,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地处重庆南川的天兴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主要产品摩托车系列仪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在1995年成功进行公司化改造,在1997年实现在A股上市,而这一切重大的改革改制和天翻地覆的变化,都发生在天兴厂整体搬迁到成都之前,天兴厂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和决策能力,天兴厂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和奉献精神,都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而我们航天062基地,也就是现在的航天七院,民品开发不可谓不早,改革改制的力度也很大,也是人才济济、拥有众多的高技术,但是,我们七院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直到去年,2023年才正式诞生,比天兴厂整整晚了26年!这中间的种种差距,个中的酸甜苦辣,也是难以尽述、难以言表!


作者还抓住了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热”,不满足自己的中专文凭,加入了自学考试的队伍,之前还参加单位组织的“双补”培训班,补习高中数学。在单位领导不同意报考电大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到底,用真情和执着感化了主管领导。作者能以400分的好成绩考上电大,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这种读书学习的决心和毅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和求学经历,对她之后的人生,包括退休后的创业人生、写作人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不但可以了解历史上三线人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历程,也可以了解中国三线建设的开始、过程、价值、效果和得失(见本书第340页,陈东林的文章《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


我认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和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历史,以及当下新时代三线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必将深刻影响我们国家和地方的科技、经济和文化事业。正如原国家计委三线办主任王春才同志说的——“经过20年的调整改造,三线建设的巨大潜能开始大量释放,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必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