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研讨会举行,我会陈东林作主题发言

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七部、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攀枝花市委和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线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讨会,2021年3月25日在攀枝花市红格酒店举行。

攀枝花市长虞平主持开幕式。首先播放《国家战略》专题片。然后,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致开幕词,重庆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四川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致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七部副主任班永吉讲话。最后举行“英雄攀枝花”网上党史馆上线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中国社科院陈云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付才辉,上海大学教授徐有威,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马述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吉先后主题发言。

第三阶段进行大会交流发言。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军民融合研究团队”陈君锋,宜宾学院教授周明长,攀枝花学院院长朱云生,绵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刘仲平,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闫加美,成都龙泉驿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勇,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张鸿春,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段雯,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袁斌,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徐江山,成都金牛区税务局陈新雁发言。

会议期间,调研考察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钢钒轨梁厂 。


附录

三线精神的内涵、特点与重要现实价值

(主题发言)

陈东林

一、三线精神发源于三线建设时期的集体创造,升华结晶于广泛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党的十八大以后,确认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的2018年。

1964年,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十分严峻。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升级;美国针对中国即将试验的第一颗原子弹,制定了空中袭击核试验基地的摧毁计划。中国的工业和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一旦遭受入侵,将造成严重损失;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国家还没有建成可靠的战略后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对这两大问题十分关注和忧虑。毛泽东说:必须把后方的工业搞起来,攀枝花建设不起来,我睡不着觉。周恩来说:要把攀枝花作为一个中心,把云贵川联系起来,有色金属、电力、水利、机械工业和轻工业,都要做相应的安排。邓小平亲临西南、西北大三线选址,称赞攀枝花“这里得天独厚”,是三线建设重中之重。

攀枝花广大职工和人民经过几十年奋斗,在不毛之地上建成了现代化西部钢城。因此,历届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对弘扬三线精神都十分重视,把她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源泉,建成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2015年,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之际,在攀枝花举行了首届全国三线建设史研讨会,会议根据当年三线建设的领导同志讲话和广大职工的豪言壮语汇聚提炼,又参考了2003年国防科工委三线建设调整改造20周年总结报告,提出了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16个字。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对三线建设作出重要评价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和企业,特别是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四川。这些都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是四川。而四川(当时包括重庆)是三线建设投资和建成基础设施最多的地方,代表着全国战略后方的整体形象和精华样板。他指出的“宝贵财富”,还包含着作为新中国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三线精神。

2018年6月29日,中组部、中宣部印发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指出:要组织深入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进行这一活动的重要载体。三线建设第一次被作为典范列入。

2018年10月,中央宣传部部署关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主题宣传报道。三线精神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被列为新中国民族精神、斗争精神之一,确定进行主题宣传报道。

这是中央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把与三线精神有关的内容写进去,作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范之一,为进行这一活动提供重要的思想和史实素材。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将为我们传承弘扬三线精神提供极好的机遇。

三线精神的的内涵和特点:

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爱国精神,共性都是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奋发图强。同时,也各自有其特点,三线精神与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航天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疫情精神等相比,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从三线建设本身来看,有三个方面:

三线建设是以国防建设和备战为重点;(2)三线建设是扎根西部山野中的现代化工业开发和建设;(3)三线建设是大规模的有计划协作开发和移民活动,即“西迁精神”。限于篇幅,不各自展开论述了,只综合汇报。

(一)三线精神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以国为家、建功立业的爱国奋斗精神。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在荒无人烟、环境险恶的荒山野岭,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地扎根和转战;成千上万吨的大型器材设备和生活物资,靠人拉肩扛从山间背过来;人们住干打垒、席棚子,条件十分艰苦。正如攀枝花建设者所说:“三口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吃干菜、沾盐水”。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代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又如修建世界上罕见复杂、险恶地质条件的成昆铁路,大批铁道兵官兵和铁路职工流血流汗,不少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简陋条件下快速建成了被联合国誉为“人类战胜自然极限”的奇迹铁路。铁路沿途留下的几十座烈士墓园,记载着他们万世垂范的牺牲奉献精神。32111钻井队英雄集体是与大庆齐名的三线建设英模团队。他们在重庆江津区塘河镇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血战火海,保住了四川第一口高压大气井,树立了那个时代又一个革命英雄主义的楷模。

(二)三线建设的的特点是备战和国防建设,三线精神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民族自强精神。

三线建设时期,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三线建设的两次高潮,分别是在美国、苏联两个霸权主义大国的战争威胁下掀起的。美国不仅把越南战争战火燃烧到中国广西、云南边境,在1964年还制定了摧毁中国内地核设施的打击计划;苏联在1969年叫嚣要对中国采取“核外科手术”打击。因此,“备战备荒为人民”,是三线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广大三线职工、干部自觉地拼全力,争时间、抢速度,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保证毛主席、周总理要求的攀枝花一号高炉按时出铁的命令完成。当时的工程一线指挥者秦万祥(后任攀枝花市委书记),接到家乡老父病危通知,仍然忍痛没有回家,在老父去世后,向着家乡方向磕头哭着说:为了国家,孩子不孝了!

今天,虽然有硝烟的战争暂时不会发生,但台湾、南海地区仍然不平静,受到敌对势力的觊觎和威胁;霸凌主义对中国的贸易战和海洋战争、核战争威胁,更是乌云密布。需要用三线建设精神来警惕和感召人民,发扬大无畏的民族自强精神。为了民族危亡、国家安全和自强,敢于担当,这是三线建设精神与同时期的其他革命传统精神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

(三)三线建设精神,是团结协作、服从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线建设时期,中央成立统一指挥部,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全国一盘棋,“好人好马上三线”,支援三线地区。大批大城市技术尖子和骨干职工,放弃了相对优厚待遇,争相参加艰苦地区的三线建设。如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是冶金、地质、铁道、交通、电力、煤炭、机械、林业、化工、邮电、劳动、卫生、文教、财贸、城建等十几个部委和川、贵、云三省团结协作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提出了“两个大局”和“军转民”的战略决策。当年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被安排到了山沟里的三线企业,面临着停产和停发工资的严重困境。他们在调整改造中,没有怨天尤人,坚决服从大局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自筹资金,自己找米下锅,凤凰涅槃,实现了军转民和市场体制建设的的第二次创业胜利。

三线建设精神的团结协作、服从大局,在注意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今天,仍然应当在服务党和国家新的重大战略中得到发扬。

从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三线建设作为当年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为本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前驱探索的经验。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国家对西部地理环境有利和对三线地区倾斜、支持政策的优势,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作出了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决策。三线地区和企业在发展中,可以很好地予以结合利用。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的重要现实价值

在全国迎接建党100年的历史时刻,中央号召学习党史。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新范例和新教材,开辟了新思路。

由于三线建设是与国防建设和战备密切联系的,68%的企业为军工企业或者为国防配套。三线建设过去高度保密,鲜为人知。直到1983年《人民日报》才第一次出现了“三线建设”这个词语。同时,由于三线建设几乎是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同步,也受到了冲击和干扰,出现了忽视经济效益、铺开过大过急,造成一些浪费的问题。有的论著还错误地把三线建设说成是极左错误的产物。在一个时期内,对三线建设的的评价存在着分歧,认识不够清晰。因此1981年中央第二个历史决议对三线建设暂时没有做出评价,留待认识成熟统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以来,高科技战争的精确打击、纵深打击等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建设一个可靠的战略后方的重要性。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针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做出了充分肯定的指示。这些在我们的的党史、国史中得到了反映。之前的权威党史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老版本)都没有提及三线建设。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开始写进了三线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用了较多的文字。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之际,由中宣部交办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七十年》,把三线建设作为和两弹一星并重的内容,单独作为一节,并且写进了三线精神的16个字和攀枝花、成昆铁路等典型。现在,经中央审查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研究院主持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里,对三线建设有了大段具体的描写,作为当前学习党史的中央指定必读书,这是对三线建设的重要肯定。书中还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的重要评价语言。还引用了攀枝花人艰苦奋斗的豪言壮语。我们对此应该感到自豪和感谢。

这些内容,不仅为全国人民、全体党员提供了他们过去不太了解的三线建设历史,三线人的可歌可泣事迹,使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耳目一新的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学习党史、国史过程中,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生产建设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作出了有说服力的例证。

三线精神,也表现在三线建设中遭到了“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冲击,困难历史环境下的忍辱负重、为国分忧。从开国元勋到普通三线建设干部、职工,处处都可见到这种感人肺腑的事例。正是由于他们坚持生产、抵制动乱的自觉行动,三线建设遭受“文化大革命”破坏较少,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因此,当前结合学习党史,弘扬传承三线精神正当时,是一个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机遇。

在落实贯彻中央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中,要发扬三线建设团结协作、有国际大视野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西南三线地区,确定的“两基一线”“钟摆式”战略布局,给我们今天以深刻的启示。两基,就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一线就是成昆铁路。“钟摆式”,就是以攀枝花为圆点,向六盘水摆动,运来煤炭、运去铁矿石,实现钢煤对流;向成都、重庆摆动,运去钢铁,制造机器等工业产品。

几十年过去,攀枝花已经建设成为一百多万人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沿着成昆线,形成了攀枝花—西昌—雅安—乐山—成都的川西工业群,及川西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区;还有攀枝花三线历史名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渡河铁道兵博物馆等一系列三线遗址红色旅游线路。

建议在规划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蓝图时,考虑将攀枝花等上述地区辐射进去,在当年的三线建设经济、文化基础上,通过新世纪的双城开发,焕发青春。这也是一个有国际战略影响的战略考虑,可以在西方国家联盟封锁压制中国、中欧班列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向南打开成渝地区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的陆地、海上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