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研讨会

《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座谈会参会人

2014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小礼堂举行了《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暨三线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研讨会》


《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座谈会会场全景

来自北京、上海、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理事、有关专家学者、三线建设者代表、三线子弟代表、企业家代表以及各新闻媒体单位百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特别邀请了有关部门、当年曾经参加过三线建设的老同志和部分当年三线建设领导人的后代到会参加研讨,他们有: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原国家物资总局燃料局局长王俊、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原国务院三线办公室秘书长于锡涛、原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李井泉之女李力清、二炮副司令员张翔中将(张爱萍之子)、原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原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铁道部部长刘建章之女刘爱民、原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将军之女郭梅等。

座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钱海皓中将主持(原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钱敏之子)。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关系交恶和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台湾当局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形势,国防安全已经成为头等大事。1964年5月间,中共中央召开了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一件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指出﹕国防工业建设要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对沿海工厂搬迁和三线建设要热心些,不能冷冷清清,积极性越高越好,哪怕是粗糙一点,也要赶快搞起来。当时的判断是,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大后方。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三线建设也成为新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

1965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之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后增补彭德怀、钱敏任第三、第四副主任领导机构。

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三线建设重大决策50周年。5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在三线建设地区却历经翻天覆地、沧桑巨变:三线建设在中国西部内地13个省市区构筑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门类齐全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和交通体系,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较为完备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内地培养了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并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共和国建设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